(名数)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为万行之总体。前五为福行,后一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证理,渡生死海也。
(名数)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槃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见波罗蜜条。
[出六度集经]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身。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三羼提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谓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谓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恼害之时。能安能忍 - 明·一如等 撰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兹列表说明如下:
六
- 陈义孝编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到彼岸名之度。西国正音名波罗蜜。波罗者言彼岸。蜜之言到。彼岸到也。若不达三事之空。虽行六种之善。但名为施。但名为戒。不得为波罗蜜 - 唐·李师政 撰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密。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密。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密。不乱不昧故,应具足禅波罗密。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密。” - 明·杨卓
另译「六波罗蜜多、六到彼岸」,六种到彼岸涅槃的修行方法,即「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慧)」。 - 庄春江居士编
六种行门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
1、布施是财施、法施、无畏施。能度悭贪;
2、持戒是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能度毁犯;
3、忍辱是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能度瞋恚;
4、精进是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能度懈怠;
5、禅定是身定、口定、意定、能度散乱;
6、智慧能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能度愚痴。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