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六念?六念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门名义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六念”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六念”的解释

  (一)梵语s!ad!  anusmr!tayah!,巴利语cha  anussati-t!t!ha^na^ni。又作六随念、六念处、六念法。即:(一)念佛,念佛之大慈大悲无量功德。(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经能利益大地众生。(三)念僧,念僧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众生作良福田。(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诸恶烦恼。(五)念施,念布施有大功德,能除众生之悭贪。(六)念天,念三界诸天皆因往昔修持净戒、布施、闻慧等之善根,而得此乐报。大小乘对于念天之解释不同。大乘依涅槃经之说,天有三种,即:(一)生天,谓三界之诸天。(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三)第一义天,即涅槃。又于此三种天之中,大乘之人仅念第一义天。[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卷二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乘义章卷十二]

  (二)比丘所必须熟知之六种要事。即:(一)念知日月,念知受戒之月日。(二)念知食处,如全不受请食者,谓我常乞食等;如受请食者,谓我今自食无请处等。(三)念知夏腊,记忆受戒以后之腊数。(四)念知衣钵,念我三衣一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五)念同别食,若与众同食之时,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时,念我今以某缘,与众别而独食。(六)念身康羸,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能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应当治疗。[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三之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六念”的解释

  (名数)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众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三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为诸众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众生也。三、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恶,不善之法,我欲精进护持也。五、念施,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众生悭贪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摄取众生也。六、念天,念天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无色界之诸天,彼处受自然之快乐,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于彼天处也。问佛弟子应念三宝,何故念彼之生天?曰:是以为自己善业之果故也。问生天是凡夫之法,何故念之?曰:有人不堪入于涅槃,故念彼之生天而起行趣求也。此六念法为大小乘之通说,但念天之解释,大小乘不同。大乘依涅槃经,则天有三种:一生天,三界之诸天也。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也。三第一义天,涅槃也。二乘之人念前二天,菩萨但念第一义天。见别译杂阿含经九,涅槃经十八,智度论二十二,大乘义章十二。[囗@又]律中更有一种六念法,授沙弥戒比丘戒已始授之,一念知日月,念知受戒之月日也。二念智食处,如全不受请食者,言我常乞食,受请食者,言我今有请处念自去也。三念受戒时夏腊,记忆受戒以后之腊数也。四知衣钵有无等,念我三衣钵具足,若有长物则念我有长物,已说净也。五念同别处,若与众同食时,念我今与众僧同食,若别食时,念我今有某缘,与众别而独食也。六念康羸,若无病,则念我今无病,堪行道,若有病,则念我今有病,当疗治之也。见行事钞上三之二。又有一种之六念。谓数息随息等之六妙门。见六妙门条。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六念”的解释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 陈义孝编

【法门名义集】对“什么是六念”的解释

第一念佛。佛是众生无上慈父。第二念法。法是众生烦恼良药。第三念僧。僧是众生三乘福田。第四念戒。戒是众生防非止恶。第五念舍。舍是众生除悭杂著。第六念天。天是众生清净果报。此天非三界之天。谓第一义也。净故名为天 - 唐·李师政 撰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六念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