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英汉对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俗语佛源、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涅槃”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槃八味。若以此配以涅槃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与无住处涅槃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略称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槃分为性净涅槃与方便净涅槃(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槃)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槃、圆净涅槃(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槃)与方便净涅槃(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槃。又作应化涅槃)等三涅槃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槃,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槃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槃之城,亦称无为涅槃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槃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槃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槃会、涅槃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三、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如来寿量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术语)Nirv&amacron;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匿缚喃Parinirv&amacron;&ndotblw;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证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喃。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英汉对照词典】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Nirvana  ==  涅槃

Nirvana  is  a  Sanskrit  word  which  is  originally  translated  as  "perfect  stillness".  It  has  many  other  meanings,  such  as  liberation,  eternal  bliss,  tranquil  extinction,  extinction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unconditioned,  no  rebirth,  calm  joy,  etc.  It  is  usually  described  as  transmigration  to  "extinction",  but  the  meaning  given  to  "extinction"  varies.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Nirvana:  
1.Nirvana  of  pure,  clear  self-nature  
2.Nirvana  with  residue  
3.Nirvana  without  residue  
4.Nirvana  of  no  dwelling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余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余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译作灭、寂灭、灭度、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大般涅槃。原来指的是吹灭,或表示火渐渐熄灭的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的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的实践目的,故表佛教的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部派佛教,以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仍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



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槃之意。 - 于凌波居士著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另译为「泥曰、泥洹、无为处」,「寂灭、寂静、清凉、无极、无为、灭界、息迹灭度」皆为其同义词,1.贪、瞋、痴与所有烦恼、渴爱的止息。2.熄灭。3.泛指任何束缚的去除(与「解脱」同义)。4.指不来人间者,如称不来人间的阿那含者为「有余涅槃、有余依涅槃」。5.解脱者的入灭,另译作「灭度、般涅槃、圆寂」。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涅槃”的解释

华译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为灭度。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又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涅槃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