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翻译名义集、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菩提流支”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菩提流支”的解释

梵名Bodhiruci  。北魏僧。北天竺人。又作菩提留支。意译为道希。为大乘瑜伽系之学者,资性聪敏,遍通三藏,精通咒术。夙怀弘法广流之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至洛阳,帝甚重之,敕住于永宁寺,从而翻译梵经。计译有十地经论、金刚般若经、佛名经、法集经、深密解脱经,及大宝积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经论等,凡三十九部一二七卷。

  此外,师对判教亦有其独到之看法。其依据涅槃经判释一代佛法为半满两教,谓佛成道后十二年内所说皆为半字教,十二年后所说始属满字教。传说师曾判立一音教,谓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仅以众生根性不同,随类而有异解。师又别依楞伽经提倡顿渐二教之判。因与勒那摩提共译十地经论,被尊为地论宗之祖。又相对于勒那、慧光法系之相州南道派,师及道宠等一派则称北道派。又尝授昙鸾以观无量寿经,后被尊为净土宗之初祖。天平年间(534~537)师犹在,后不知所终。[十地经论序、续高僧传卷一、历代三宝纪卷三、卷九]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菩提流支”的解释

  (人名)又作菩提留支Bodhiruci,菩提鹘露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魏宣武帝时来洛阳多翻诸经。续高僧传一曰:“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经序曰:“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言觉希。”二十唯识述记上曰:“菩提鹘露支,此云觉爱,先云觉喜,即魏时菩提流支法师。”

【翻译名义集】对“什么是菩提流支”的解释

  此名觉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魏宣武帝,洛阳翻译。 - 宋·普润法云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菩提流支”的解释

又作菩提留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时来到洛阳,翻译经典。永平元年,与勒那摩提合译《十地经论》十二卷。后来记载,对二人合译一节颇多异说。《历代三宝记》卷九称:“已上二论(指十地经论与宝积经论),菩提留支(与勒那摩提)并译,且二德争名,不相询访,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缀文言,亦有异处,后人始合。”而《续高僧传》卷一、菩提流支传则称:“当翻经日,于洛阳内殿,各传师习,不相询访。帝弘法之盛,略叙曲烦。敕三处各翻,讫乃参校。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时兼异缀,后人合之,共成通部。”这把二人合译说成三人(与勒那摩提及佛陀扇多)合译。实际的情形,见崔光的《十地经论》序,序文云:“以永平元年(公元五零八年)岁次玄枵(戊子)四月上日,命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云道希,中天竺勒那摩提、魏译宝意,及传译沙门北天竺伏陀扇多(按:即佛陀扇多),并义学缁素一十余人,在太极紫庭译出斯论十有余卷,斯二三岁并以通俗之量,高步道门,群藏渊部,网不研揽,善会地情,妙尽论旨,皆手持梵文,口自敷唱,片辞只说,辩旨蔑遗,于时皇上,亲纡玄藻,区翰轮首,臣僧徒毗赞下风,四年首夏,翻译周讫。”由此可知,此论译于魏永平年间(五○九至五一一),由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在洛阳合译,而由佛陀扇多协助传译。事后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都宣讲《十地经论》,由于讲解上的意见不同,而形成为以后的“相州南派”与“相州北派”。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菩提流支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