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prasrabdhi,巴利语 passaddhi。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之精神作用。为“惛沈”之对称。俱舍宗列为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列为善心所之一。此精神作用,主要在禅定中升起,使修习能持续进行。
据说一切有部之说,轻安有身轻安、心轻安二种,心堪忍之性与五识相应者,称为身轻安;与意识相应者,称为心轻安。说一切有部并认为身轻安仅在有漏散位之中,心轻安则通于有漏与无漏、定位与散位。然依经部之说,身轻安乃轻安之风触,而轻安之心所与前五识不相应;心轻安则为思心所之差别,仅限于定位中。据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所载,轻安分为有漏轻安、无漏轻安二种,有漏轻安远离烦恼之粗重,无漏轻安远离有漏之粗重,共使身心通畅温和,随所缘之境安适以转,共在定位。[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俱舍论卷四、成唯识论卷六、品类足论卷三、俱舍论光记卷四]
(术语)心所名。与善心相应而起,使心堪于其事,使身轻乐安稳之心作用也。俱舍论四曰:“轻安者,谓心堪任性。”
轻松安祥。 - 陈义孝编
显扬一卷五页云:轻安者:谓远离粗重、身心调畅、为体。断粗重障为业。如前乃至能增长轻安为业。如经说:适悦于意,身及心安。
二解 成唯识论六卷四页云:安、谓轻安。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惛沉,转依为业。谓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
三解 五蕴论三页云:云何轻安?谓粗重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
四解 广五蕴论六页云:云何轻安?谓粗重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谓能弃舍十不善行,除障为业。由此力故;除一切障,转舍粗重。
五解 俱舍论四卷四页云:轻安者:谓心堪任性。岂无经亦说有身轻安耶?虽非无说;此如身受,应知亦尔。如何可立此为觉支?应知此中身轻安者,身堪任性。复如何说此为觉支?能顺觉支,故无有失。以身轻安,能引觉支心轻安故。于余亦见有是说耶?有。如经说:喜、及顺喜法,名喜觉支。瞋及瞋因缘,名瞋恚盖。正见,正思惟,正勤,名慧蕴。思惟及勤,虽非慧性;随顺慧故,亦得慧名。故身轻安,顺觉支故,得名无失。
六解 入近毗达磨论上七页云:心堪任性,说名轻安。违害惛沉,随顺善法。
七解 品类足论三卷一页云:轻安云何?谓身轻安,心轻安,已轻安,轻安类,是名轻安。 - 朱芾煌
宁静。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