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促使众生发菩提心之四种力,即自力、他力、因力与方便力。(一)菩萨及一切世间之人,不假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称为自力。(二)若由他人之教诫,或受他人之感动而发菩提心,称为他力。(三)若由前世修习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见佛及菩萨叹说无上佛道,而发菩提心,称为因力。(四)若于现世亲近善知识,闻其善巧方便之说法而发心,称为方便力。又其中因力即自力,方便力即他力,但就人与法而分之。[菩萨地持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
(名数)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名为自力。二他力。世间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诫,或依他人之感动,遂发菩提心,名为他力。三因力。世间之人,前世修习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见佛及菩萨,而发菩提心,名为因力。四方便力。世间之人,于现世亲近善友智识,闻其善巧方便之说法而发心,名为方便力。见地持经一。其中因力即自力,方便力即他力,但就人与法而分之。
[出地持经] 一自力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语菩提。华言道。)二他力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三因力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大乘之法。今因见佛及诸菩萨。叹说无上佛道。遂发菩提之心。是名因力。四方便力谓世间之人。于现世中亲近善友知识。闻其善巧方便说法。遂发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 明·一如等 撰
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 - 陈义孝编
瑜伽九十八卷十一页云:复次由自利行及利他行为增上故,当知建立有四种力:一、觉慧力,二、精进力,三、无罪力,四、摄受力。能往现法涅盘,名为自义。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义。当知此中依第一自义,建立觉慧、精进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发起正勤。依第二自义,立无罪力。由此三力,一切自义皆得究竟。乐利他者,他义有余。由此增上,立摄受力。当知摄事如菩萨地已辩其相。
二解 集异门论七卷二页云:四力者: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定力,四、慧力。信力云何?答:依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殖净信,是有根生,安立坚固。一切沙门及婆罗门诸天魔梵,若余世间,皆无有能如法牵夺,是名信力。精进力云何?答: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精进力。定力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定力。慧力云何?答:如实了知是苦圣谛,如实了知是苦集圣谛,如实了知是苦灭圣谛,如实了知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慧力。问:何故名力?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能断、能碎、能破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故名为力。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