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ttva,巴利语satta。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缚、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义。于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称萨埵为有情,即有情意之义;佛地经论卷二则作勇猛之义。另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诸义。萨埵亦指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略称。于密宗,则指金刚萨埵。此外,印度数论派以萨埵乃自性(梵prakr!ti )所具三德之一。(参阅“菩萨”5209)
(术语)Sattva,译曰情,或有情,众生(起世经)有生命者之称。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嚩,索埵。玄应音义二十三曰:“释有情云:梵言萨埵。萨此云有,埵此云情,故云有情言众生者。案梵本仆呼饍那,此云众生,语各别也。”俱舍宝记一曰:“众生者,即情异名。梵名萨埵,此云有情,梵名社伽(上声),此名众生,即与有情体一名异(云云)。”见众生条。[囗@又]菩提萨埵之略,见菩萨条。
1.华译为有情,或众生。2.菩提萨埵的简称。见菩萨条。 - 陈义孝编
此数论外道三德之一。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梵云萨埵,此云有情。亦言勇健。今取勇义。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