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三归依”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归依”的解释

  梵语tri-s/aran!a-gamana,巴利语ti-saran!agamana。又作三皈依、三归、三自归、三归戒、趣三归依。归依一词,含有救护、趣向之义。三归依即归投、依靠三宝,并请求救护,以永解脱一切苦。即指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系成为佛教徒所必经之仪式。释迦牟尼成道后,尚未有僧宝之时,则仅授佛、法二归戒。据五分律卷十五载,最早受三归戒者为耶舍比丘之父。

  三归依可分二种:(一)翻邪三归,翻邪道而入正道时,所受之三归。(二)受戒三归,有五戒三归(在家信徒受五戒前,必先受三归)、八戒三归(受八斋戒前,必先受三归)、十戒三归(受十戒成为沙弥、沙弥尼前,必先受三归)、具足戒三归(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比丘尼前,必先受三归)等四种。若谓五种三归时,则是此四种三归加上翻邪三归。

  关于归依三宝之旨趣,俱舍论卷十四谓,归依三宝能永远解脱一切之苦。大乘义章卷十举出三义:(一)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二)为求出世涅槃,(三)为利益众生。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谓,三归之用,正破三邪、济三涂、接三乘、出三有;而佛法以此三归为本,通一切戒品及诸出世之善法。

  于大智度论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大乘起信论、佛地经论卷一、阿毗昙心论等之文前皆列举出三宝归敬之文,用表对三宝之敬礼稽首。此外,受三归仪式时,须随戒师之教,唱念“三归三竟”之文。毗尼讨要卷五(卍续七○·一七六下):“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湛然之授菩萨戒仪(卍续一○五·五下):“弟子某甲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弟子某甲愿从今身,尽未来际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日僧源信于其选择本愿念佛集谓,三归依可分为大小二乘之别,“尽形寿”者为小乘之三归,“尽未来际”者为大乘之归依。

  另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本载,“归依”与“敬礼”有七种之别:(一)归依唯局于身语二业,敬礼赅通身语意三业。(二)归依具归三宝,其境较广;敬礼唯敬一尊,其境未广。(三)归依有其限齐,故必云“尽未来际”;敬礼但举心虔仰即可,故或久或暂,不为所限。(四)归依情恳,必有表业与无表业;敬礼但有善表业即成。(五)归依必合身语二业,其义较重;敬礼仅具一者即成。(六)归依带相,故唯在欲、色二界;敬礼可通欲、色、无色等三界。(七)归依观真理而成,其义较胜;敬礼重贤善即成,其义较次。[长阿含经卷十一、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胜鬘经、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二、十诵律卷五十六、有部毗奈耶卷四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卷一二四、十住毗婆沙论卷七](参阅“三宝”70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归依”的解释

  (术语)与三归同。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三归依”的解释

  [出法界次第]  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三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三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三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三归依。(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一归依佛梵语佛陀。华言觉。自觉觉他。故名佛也。归者反还之义。谓反邪师还事正师也。依者凭也。凭佛大觉。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佛。终不更归依其余外道天神也。(三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三归依”的解释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谓由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由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无上法故。问:归依有几种?何缘但有尔所归依?齐何缘故说能归依?云何修行归依之行?何等归依所得功德?答:归依有三种。谓佛、法、僧。四缘故有尔所归依。一、由如来性极调善故。二、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兴供养,乃生欢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众,皆可归依。齐四缘故;说能归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别故。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说有余大师故。当知归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归依。当知复有四种正行。一、诸根不掉。二、受学学处。三、悲愍有情。四、应时时间,于三宝所,勤修供养。受归依者,获四功德。一、获广大福。二、获大欢喜。三、获三摩地。四、获大清净。复获四德。一、大护圆满。二、于一切种邪信解障,皆得轻微,或永灭尽。三、得入聪睿正行正至善士众中。所谓大师同梵行者。四、为于圣教净信诸天,欢喜爱念。谓彼天众,心生欢喜,唱如是言:我等成就三归依故;从彼处没,来生此间。是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归依;亦当来我众同分中。
二解  俱舍论十四卷十六页云:诸有归依佛法僧者,为归何等?颂曰:归依成佛僧,无学二种法,及涅盘择灭,是说具三归。论曰:归依佛者:谓但归依能成佛无学法。由彼胜故,身得佛名。或由得彼法佛,能觉一切。何等名为佛无学法?谓尽智等,及彼随行。非色等身前后等故。为归一佛,一切佛耶?理实应言归一切佛。以诸佛道,相无异故。归依僧者:谓通归依诸能成僧学无学法。由得彼故,僧成八种。补特伽罗,不可破故。为归一佛僧,一切佛僧耶?理实通归一切佛僧。以诸僧道,相无异故。然契经说:当来有僧,汝应归者:彼经但为显示当来现见僧宝。归依法者:谓归涅盘。此涅盘言,唯显择灭自他相续烦恼,及苦寂灭一相,故通归依。若唯无学法卽是佛者;如何于佛所,恶心出血,但损生身,成无间罪?毗婆沙者,作是释言:坏彼所依,彼随坏故。然寻本论,不见有言唯无学法卽名唯佛。但言无学法能成于佛。既不遮佛体亦摄依身;故于此中,不容前难。若异此者:应佛与僧,住世俗心,非僧非佛。又应唯执成苾刍戒,卽是苾刍。然如有欲供养苾刍者,彼唯供养成苾刍尸罗。如是有欲归依佛者,亦应但归成佛无学法。有余师说:归依佛者:总归依如来十八不共法。此能归依,何法为体?语表为体。如是归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三归依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