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加行位?加行位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加行位”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加行位”的解释

  指加功力进修之位。为唯识宗所立五位之第二位。又作加行道、方便道。即在资粮位之第十回向之终,为住于真唯识性(即制伏能取、所取之分别,引发对唯识之真见),修习四寻思、四如实智所产生之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之位。乃入于见道,正通达于真理之方便加行。成唯识论卷九(大三一·四八中、四九上):“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中略)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俱舍论卷二十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成唯识论述记卷九、百法问答钞卷五、卷六](参阅“五位”1087、“四寻思”176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加行位”的解释

  (术语)唯识宗五位之第二。于十回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为入于见道,正通达于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煗顶忍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见四寻思观条。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加行位”的解释

  唯识宗所立五位之第二,即于十回向之后,修四寻思观,得暖、顶、忍、世第一之四善根位。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加行位”的解释

成唯识论七卷二十页云:二、加行位。谓暖顶忍世第一法。近能引发根本位故。
二解  成唯识论九卷五页云:次加行位,其相云何?颂曰: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论曰: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能资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性;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如彼卷五页至七页广说。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加行位”的解释

  加行者,准备入正位之时,而加一番之修行也。位有四,谓之四加行,又名四善根。
  一、暖位  暖位者,为将发见道无漏之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发,先有暖相是也。此位创观四谛,修十六行。
  二、顶位  顶者已达巅顶也。此位用观同前,转更明朗。
  三、忍位  忍可决定四谛之理不动之智为忍,忍位有三:
  一、下忍  遍观八谛(欲界四谛上二界四谛成八谛)三十二行(欲界十六行上二界十六行)。
  二、中忍  缩观渐减缘行(缘者缘于八谛,行即三十二行。渐减者,历观三十二行,每一周递减为三十一三十二十九等,直至第一欲界苦行)。乃至一行二刹那在,名中忍满,即入上忍。
  三、上忍  惟观欲界苦谛,但有一行二刹那在,前一刹那尽,名上忍中。
  四、世第一位  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第一,名世第一。二刹那中,后一刹那尽,名世第满,引入无漏见道。
  此之四位,渐能伏除烦恼分别。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加行位”的解释

指加功力进修之位。此乃唯识五位修行的第二位,又作加行道、方便道。修唯识行的菩萨,在资粮位十回向终,将入见道,而为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此加行位,迹近见道,故称“顺抉择分”,即随顺真如境界,生起抉择的智慧。原来在资粮位时,修行者偏于修福,而于加行位,是重于修慧。所以在此位修四寻思观,四如实智观,以伏断分别起的二障、和俱生起的现行二障。此位菩萨,虽较资粮位行者观智殊胜,但因尚未起无漏智,在唯识三性观中,难免错观所变的相分为圆成实性。因此不能住于无相真如的唯识实性中。此即《唯识三十颂》所称:“现前立小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成唯识论》解释此颂曰:“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性,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抉择分,顺趣真实抉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又谓:“菩萨此四位中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在资粮位中,由于二取随眠未能伏灭,故未能安住于唯识实性。在加行位,以修四观四智故,印可二取皆空,似乎真如境界已现于前,但此时还有一点障碍,就是现前立有少物,谓此少物即是唯识实性。然唯识实性,非空非有,虽得而无所得。因此,以有所得之故,犹未能实住于唯识也。见《成唯识论》卷九。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加行位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