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三聚?三聚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三聚”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一)指三种类聚。又称三定聚。即:(一)正定聚,(二)邪定聚,(三)不定聚。大智度论卷八十四言能破颠倒者,称为正定;不能破颠倒者,称为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因缘则不能破者,称为不定。又依释摩诃衍论卷一之说,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凡夫为邪定聚。[长阿含经卷八、集异门足论卷四](参阅“三定聚”562)

  (二)将“我”及“法”分为三大类,即:(一)以因缘之离合而言,凡具有生灭之性质者,称为有为聚。(二)凡不生不灭者,称为无为聚。(三)无法归纳于前二类者,称为非二聚。

  (三)为一切有为法之三种分类。即:(一)色法,指地、水、火、风等四大所构成之物质。(二)心法,即各种精神作用。(三)非色非心,既非色法亦非心法,如法相宗所立七十五法中,摄属“不相应行”之十四法均为非色非心之法。

  (四)为三聚净戒之略称。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三聚净戒乃无垢清净,含摄大乘菩萨精神之戒法。(参阅“三聚净戒”665)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余。”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余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嗔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坡。地狱趣也。)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证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证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六卷二页云:有三聚。一、邪性定聚。二、正性定聚。三、不定聚。邪性定聚,谓成就五无间业。正性定聚,谓成就学无学法。不定聚,谓唯成就余有漏法,及无为。是名三聚自性。又云:  譬喻者说:从无间地狱,乃至有顶,皆有三聚。彼说般涅盘法,名正性定聚。不般涅盘法,名邪性定聚。不决定者,名不定聚。评曰:如前说者好。此依集异门说。若依施设论说:邪性定聚,谓五无间业,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异熟、及成就彼法补特伽罗。正性定聚,谓学无学法,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及成就彼法补特伽罗。不定聚,谓诸余法,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异熟、及成就彼法补特伽罗。是名三聚自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集异门论四卷五页云:三聚者:谓邪性定聚,正性定聚,不定聚。云何邪性定聚?答:五无间业。云何正性定聚?答:学无学法。云何不定聚?答:除五无间业,余有漏法,及无为。 - 朱芾煌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三聚”的解释

三种类集,1.等同「三学、三种学」,即「戒聚、定聚、慧聚」。2.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3.等聚(另译作「正聚」,即「八正道」)、邪聚、不定聚(参看「不定聚」)。4.善聚(「不贪、不恚、不痴」三善根)、等聚、定聚(参看「正定聚」)。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三聚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