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三论?三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英汉对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三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论”的解释

  指龙树之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及提婆之百论二卷。此三部论书为三论宗所依用之要典,皆为鸠摩罗什所译。(一)中论,中者照其实,论者尽其言。因修行之人内心滞惑,或生倒见,或执偏悟,故折之以中道之理,令离二边之相,故称中论。(二)百论,佛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提婆菩萨乃作斯论,所以防止闲邪,彰明宗义。此论有百偈,故称百论。(三)十二门论,门以开通无滞,论以穷源尽理。其始自观因缘门,终至生门,总有十二,故称十二门论。

  关于其合称“三论”之由来,三论玄义中曾列举八义以说明之,即:(一)每一论各具破邪、显正、言教等三义。(二)三论具合,方备三义;如中论阐明所显之理,百论析破邪执,十二门论为言教。以此三义相成,故称三论。(三)三部具上、中、下三品;即中论为广论,百论为次论,十二门论为略论。(四)一切经论之形式有三:仅为“偈颂”之论、仅为“长行”之论、亦具偈颂亦具长行之论。如中论属于仅为偈颂之论,百论属于仅为长行之论,十二门论属于亦具偈颂亦具长行之论。此三书虽各相开演其说,然又共相完成。(五)同为大乘通论,三论皆以破小乘诸部之迷执,通申大、小两教。(六)三书同显不二实相,以诠中道之妙理。(七)同为四依菩萨所造之论。(八)同是像、末时代所作,此乃菩萨为纲维大法及通申诸经之义而作。

  三论宗之支派四论宗,将上记之三论,另加大智度论,合为四论,而以之为所依要典。又以上各论之注疏颇多,但以吉藏之三论疏(共十六卷)最着。[三论玄义](参阅“十二门论”340、“中论”1034、“四论宗”1836、“百论”2499)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论”的解释

  (书名)三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乘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偈(实四百四十六偈),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乘之迷执。而申小乘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为四卷。二、十二门论,偈颂论释皆龙树所造。所明之法门有十二,故名十二门论。十二门尽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罗什译有一卷。三、百论,龙树弟子提婆菩萨所造。原为二十品,一品各有五偈(此偈为句数偈非结颂偈但数论文之文字三十二字为一偈),因从偈数而名为百论。破鄣蔽大小乘之外道之执,以申大小之两正。天亲菩萨释之。罗什以后之十品为非要而省之,但译前之十品(各品中细注修妒路者提婆之偈句也,其偈句各品有增减者,天亲释时又罗什译时添削者),有二卷。僧肇中论序曰:“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祛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

【英汉对照词典】对“什么是三论”的解释

Three  Shastra  ==  三论

They  are  
1.Madhyamaka  Shastra中论  
2.Dvadashamukha  Shastra十二门论  
3.Shatika  Shastra百论  
All  three  were  translated  by  Kumarajiva(鸠摩罗什),  on  which  the  Three  Shastra  Sect(三论宗)  bases  its  doctrines.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三论”的解释

  [各出本论]  一百论僧肇法师云。佛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有提婆菩萨乃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论有百偈。故名百论。(梵语提婆。华言天。龙树弟子也。)二中论中论即观论也。僧睿法师云。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实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释不尽。故假论以明之也。盖因修行之人内心滞惑。或生于倒见。或执于偏悟。故作此论。折之以中道之理。令二边之相。即真俗之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三论”的解释

  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中论因申明大乘中道实相之理,故名中论,为龙树菩萨所造;十二门论因申明十二个法门,故名十二门论,也是龙树菩萨所造;百论本来是二十品,因每品各有五偈,依其偈数故名百论,为龙树之弟子提婆菩萨所造。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三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