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善恶无记三性?善恶无记三性是什么意思?

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善恶无记三性”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善恶无记三性”的解释

  (名数)一、善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顺益者。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之善根是也。二、恶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违损者。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之恶业是也。三、无记性,非善非恶为中容之法,亦为顺益,亦为违损,不可记别者。此中有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妄惑之势用微弱,虽无违损自他之力,然其体为妄惑,故荫覆圣道者,又与此惑障俱者,谓之有覆无记。末那识等是也。其体非妄惑,又非与妄惑俱之法,其自性微弱,曾无损益自他者。谓之无覆无记。阿赖耶识及内根外器等是也。出于唯识论五,百法问答抄三。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善恶无记三性”的解释

  善性、恶性、无记性。见三性条。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善恶无记三性”的解释

在唯识学上,三性有两种,一者是称为“三自性”的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一者是善、不善、非善非不善的三性。不善即是恶,非善非不善即是无记,所以三性又称善、恶、无记三性。一、善:善是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法,其定义是指能于现在世、未来世中,给与自他利益者。善与恶,都有理、事之分,理是分析善恶的性质,事是说明善恶的行为。先以善来说,在理的一面,《俱舍论》十三,把善分为四种,一者胜义善,二者自性善,三者相应善,四者等起善。在事的一面来说,修唯识行,持五戒、行十善,是基本的行持。十善是:不杀生,进而行放生、救生、护生。不偷盗,进而行施舍,财施、法施、无畏施。不邪淫,进而修梵(清净)行,出家人则完全断淫。不妄言,进而说诚实语。不绮语,进而说质直语。不两舌,进而说调解语。不恶口,进而说柔软语。不贪,进而修不净观,以对治贪欲。不嗔,进而修慈悲观,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不痴,进而修因缘观。二、不善又称为恶,指其能违损此世他世之法。《成唯识论》中称:“违损此世、他世为恶。”《俱舍论》十三,把恶也分为四种,即一者胜义不善,二者自性不善,三者相应不善,四者等起不善。在事相一面,与十善相对者即是十恶。十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婪、嗔恚、愚痴。三、无记:非善非不善,不能记为善,不能记为恶,故称无记。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善恶无记三性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