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八空?十八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界次第初门、法门名义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八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梵语as!t!a^das/a  s/u^nyata^h!。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即:(一)内空(梵adhya^tma  -s/u^nyata^  ),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我所及无眼等之法。(二)外空(梵bahirdha^-s/u^nyata^  ),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我所,及无色等之法。(三)内外空(梵adhya^tma  -bahirdha^-s/u^nyata^  ),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我所及无彼之法。(四)空空(梵s/u^nyata^  -s/u^nyata^  ),不着前三空。(五)大空(梵maha^  -s/u^nyata^  ),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六)第一义空(梵parama^rtha  -s/u^nya  ta^  ),又作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可得,于实相无所著。(七)有为空(梵sam!skr!ta  -s/u^nyata^  ),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八)无为空(梵asam!skr!ta  -s/u^nyata^  ),即于涅槃法离定取。(九)毕竟空(梵atyanta  -s/u^nyata^  ),又作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竟无有遗余。(十)无始空(梵anavara^gra  -s/u^nyata^  ),又作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十一)散空(梵anavaka^ra  -s/u^nyata^  ),又作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十二)性空(梵prakr!ti  -s/u^nyata^  ),又作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十三)自相空(梵svalaks!an!a  -s/u^nyata^  ),又作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十四)诸法空(梵sarva  -dharma-s/u^nyata^  ),又作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十五)不可得空(梵anupalambha  -s/u^nyata^  ),又作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十六)无法空(梵abha^va  -s/u^nyata^  ),又作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十七)有法空(梵svabha^va  -s/u^nyata^  ),又作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十八)无法有法空(梵abha^va-  svabha^va-s/u^nyata^  ),  又作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此十八空,各经典依废立互异,而立十三空、十四空、十六空、二十一空等诸说。[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放光般若经卷一、光赞般若经卷一、大般若经卷四七九、卷四八○、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名数)见空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名数)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见智度论二十,三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下,大乘义章四。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出大智度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三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口。大便。小便也。)二外空外即外色。谓愚夫为染故。观所著色。妄以为净。求其净相。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外空。三内外空谓我身不净。外亦如是。外身不净。我亦如是。一等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 陈义孝编

【法界次第初门】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一内空  二外空  三内外空  四空空  五大空  六第一义空  七有为空  八无为空  九毕竟空  十无始空  十一散空  十二性空  十三自相空  十四诸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  十六无法空  十七有法空  十八无法有法空

次九种禅。而辩十八空者。前九种正为重显禅波罗蜜深广之阶级。今十八空次成般若波罗蜜。智慧照了。无得无著之妙绝也。故次而明之。此十八通言空者。无也。无此十八种有。故名为空。若菩萨始从初修自性禅。终至清净净禅。虽有大功德神通智慧之用。而禅定是门户。诠次阶级之法。若不善以十八空慧。照了遣荡。或于所证诸禅三昧中。十八有法。随滞一有。则不得无碍解脱。纵任自在。故须修十八空。照了无住无著也。经论明空。开合名数不同。或以略故。合十八空。但为十四空。或为十一空。或为七空。乃至三空。二空一空。或以广故。开十八空。为二十空。二十五空。乃至无量空。今处中用十八空。遣荡诸有。罄无不尽。则诸波罗蜜禅定三昧。万行悉皆清净也

一内空  内空者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是为内空也

二外空  外空者。外法空。外法者。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无色声香味触法。亦如是。是为外空也

三内外空  内外空者。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是为内外空也

四空空  空空者。以空破内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也。故维摩经云。得此法已。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故名空空

五大空  大空者。十方相空。故名大空。所以者何。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遍一切色。故名为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为大空。乃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

六第一义空  第一义空者。诸法中第一者。名为涅槃。涅槃中亦无涅槃相。涅槃空即第一义空

七有为空  有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易。不可得故空。二者有为法。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是为有为空也

八无为空  无为空者。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待有为。故说无为。若有为法不可得。则无无为之可著。故即是无为空

九毕竟空  毕竟空者。以前八空。破诸法毕竟尽净。名为毕竟。若无诸法。亦无毕竟之可著。故名毕竟空。又解毕竟名为终竟观。是终竟之法。亦不可得。则不执有究竟之法。名为毕竟空。故法华经云。乃至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十无始空  无始空者。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无始可得。可破是无始。于无始中无执著。故名无始空也

十一散空  散空者。五众和合故有人。若以智慧。一一分别。破散人与五众及所破散法。皆空无所有。如佛告罗那。此色破散灭令无所有。余众亦如是。是名散空

十二性空  性空者。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今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

十三自相空  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一总相。二别相。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有坚相。火有热相。如是二种相皆空。故名相空。分别性相不同。或言名异体同。或云名体俱异。所以者何。性言其体。相言其识。性以据内。相以据外。相如见黄色为金相。而内是铜火烧石磨。知非金相性。故别明相空

十四诸法空  诸法空者。一切法名。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诸法空。皆入种种门。所谓一切法。有相知相识相缘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依相。是等一切皆空。空无实故。名诸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  不可得空者。一切法及因缘毕竟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又解云。上以诸法空。空一切法。皆不可得。若作可得。则为断灭。若知是不可得。亦不可得。则于不可得中心不没。故名不可得空也

十六无法空  无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人解云。过去未来法。名无法。是无法不可得。故名无法空也

十七有法空  有法空者。有法名。诸因缘和合生。故有。二法无故。名有法空。有人解云。现在一切法。及无为法。名为有法。如是有法。皆空故。名有法空

十八无法有法空  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故名无法有法空。亦以观无法有法空。故名无法有法空。有人解云。过去未来现在一切皆空。故名无法有法空也 - 隋·智顗 撰

【法门名义集】对“什么是十八空”的解释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此十八种空者。是惑之次第也。众生之惑不可顿除。闻起执触语生滞。故须十八种空遣惑。六足大智度论广释其义。义大言多。不能具载 - 唐·李师政 撰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八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