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八支?十八支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八支”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八支”的解释

  又称十八禅支、十八支林、十八静虑支。指色界四禅定之十八种功德法。法界次第卷上载,十八支即:(一)初禅天定五支:(1)觉支(寻支),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2)观支(伺支),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为欲界所未有。(3)喜支,谓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思惟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得初禅,利益甚多,欢喜无量。(4)乐支,谓行者发初禅时,喜踊之心既息,则恬然静虑,受怡悦之乐。(5)一心支(定支),谓行者初证禅时,心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喜乐心息,自然心与定一。

(二)二禅天定四支:(1)内净支(内等净支),谓行者欲离初禅,呵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净。(2)喜支,谓行者初得内净时,得免觉观之患,而获胜定,内证之喜无量  (3)乐支,谓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受怡悦之乐。(4)一心支,谓行者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

  (三)三禅天定五支:(1)舍支,谓行者欲离第二禅时,呵责二禅之喜,喜既灭谢,则发第三禅之乐,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2)念支,谓行者既发第三禅之乐,则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3)慧支,谓行者既发第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4)乐支,谓行者发第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三支,将护此乐,乐则遍身,若离三禅,则余地更无遍身之乐。(5)一心支,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为一,澄渟不动。

  (四)四禅天定四支:(1)不苦不乐支,谓行者欲离第三禅时,呵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无苦无乐。(2)舍支,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第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3)念清净支,谓行者既得第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复念自己功德,方便将养,令其不退,进入胜品。(4)一心支,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之定,用前舍、念二支将护,则心无所依,泯然寂静,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瑜伽师地论卷十一、显扬圣教论卷二、杂集论卷九、俱舍论卷二十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八支”的解释

  (名数)四禅定之十八种功德法也。见四禅定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十八支”的解释

  [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三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一觉支初心在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欲界修色界定故。以色界为未到地也。)二观支细心分别名观。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是欲界之所未有也。三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发禅时。夃有喜生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八支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