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尸罗?尸罗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翻译名义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尸罗”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尸罗”的解释

  梵语s/i^la,原由动词语根  s/i^l(履行之义)转来之名词,含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等诸义。为六波罗蜜中之“戒行”,乃佛陀所制定,令佛弟子受持,以为防过止恶之用。其语意,除上举之外,据杂阿毗昙心论卷十载,另有:修习、正顺、三昧、清凉、安眠等义。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则举出:清凉、安眠、数习、得定、隧嶝、严具、明镜、阶陛、增上、头首等十义。就“清凉”一义而言,盖身、口、意三业之罪能使修行者焚烧热恼,戒则能止息热恼,令得安适,故称清凉。此外,其他经论亦有异解,然大抵皆以防过止恶为其本义。大智度论卷十三(大二五·一五三中):“尸罗,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四(大二九·七三上):“能平险业,故名尸罗,训释词者,谓清凉故,如伽他言,受持戒乐,身无热恼,故名尸罗。”[发菩提心经论卷上、菩提资粮论卷一、玄应音义卷十四](参阅“戒”2896、“律”3789)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尸罗”的解释

  (术语)Śila,又云尸怛罗,正译曰清凉,傍译曰戒。身口意三业之罪恶,能使行人焚烧热恼,戒能消息其热恼,故名清凉。又,旧译曰性善。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之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为戒。”义林章三本曰:“尸罗梵语,此言清凉。”华严玄谈三曰:“或名尸罗,具云翅怛罗,此云清凉,离热恼因得清凉果故。”行事钞中一曰:“尸罗此翻为戒。”智度论十三曰:“尸罗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尸罗”的解释

  华译为清凉或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尸罗”的解释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尸罗者:谓能寂静毁犯净戒罪热恼故。又与清凉义相应故。
二解  如戒之异名中说。
三解  俱舍论十四卷三页云:能平险业,故名尸罗。训释词者,谓清凉故。如伽他言:受持戒乐,身无热恼,故名尸罗
四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十二页云:问:云何此蕴名曰尸罗?答:尸罗者,是清凉义,远离破戒热恼事故。复次尸罗者:是习学义,于三学中,此在初故,如说持戒故无悔,乃至广说。 - 朱芾煌

【翻译名义集】对“什么是尸罗”的解释

  此云清凉。大论云: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经音义云:此义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古师翻戒,戒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之非,止三业所起之恶,故名防止。大论曰:云何为戒?若恶止不更作,若心生、若口言、若从他受,息身口恶,是为戒。经音义:梵言三婆罗,此云禁戒。戒疏云:戒,义训警也。警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因也。优婆塞戒经云: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法故。又,戒是约义、训义、勒义。纂要云: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合为一千,循三世转为三千;将三千威仪,分配身口七支,为二万一千;复约对治三毒及等分,成八万四千。 - 宋·普润法云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尸罗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