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智?十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门名义集、法相辞典、佛学次第统编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智”的解释

  梵语das/a  jn~a^na^ni。(一)就有漏智及无漏智之性分为十种。(一)世俗智(梵sam!vr!ti  -jn~a^na  ),多取世俗境之智,即有漏慧之总称。(二)法智(梵dharma  -jn~a^na  ),缘欲界四谛之理,断欲界烦恼之无漏智。(三)类智(梵anvaya  -jn~a^na  ),随法智而生之无漏智,缘色、无色界四谛之理断其烦恼。(四)苦智(梵duh!kha  -jn~a^na  ),(五)集智(梵samudaya-jn~a^na  ),(六)灭智(梵nirodha  -jn~a^na  ),(七)道智(梵ma^rga  -jn~a^na  ),后四智乃各断四谛所属烦恼之智。(八)他心智(梵para  -citta-jn~a^na  ),了知欲界与色界现在心、心所法,及无漏心、心所法之智。(九)尽智(梵ks!aya  -jn~a^na  ),(十)无生智(梵anutpa^da  -jn~a^na  ),后二智皆于无学位所起之智慧;尽智为无学位之圣者,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系与漏尽之“得”俱生之无漏智。无生智于无学位遍知我已知苦,复更无知;我已断集,复更无断;我已证灭,复更无证;我已修道,复更无修,系与非择灭之“得”俱生之无漏智。又大般若经卷四八九举出前十智外更加如说智,共为十一智。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一切法如说之相,即是如来一切相智,称为如说智。[俱舍论卷二十六]

  (二)指十住中灌顶住菩萨所成就之十智。(一)悉能震动无量世界智,(二)悉能照明无量世界智,(三)悉能住持无量世界智,(四)悉能遍游无量世界智,(五)悉能严净无量世界智,(六)悉知无量众生心行智,(七)悉知众生随心所行智,(八)悉知无量众生诸根智,(九)悉能方便度无量众生智,(十)悉能调伏无量众生智。初五者系明世界无碍智,一为随心回转,二为晖光照觉,三为愿等住持,四为自在普入,五为至处皆严。次三为知众生心行之智,一为知心,二为知心所行之境,三为知根海。后二者为授法之智,一为应根与法,二为灭惑成德,故称调伏。[旧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华严经探玄记卷五]

  (三)指十住中灌顶住菩萨于胜进分所学之十智。据新华严经卷十六所载,为:(一)三世智,谓于三世之法,通达圆明之智。(二)佛法智,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说法度生之智。(三)法界无碍智,谓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性分交彻,互不相碍之智。(四)法界无边智,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之智。(五)充满一切世界智,谓如来从定而起广大妙用,遍满世间,无不照了之智。(六)普照一切世间智,谓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无量世界之智。(七)住持一切世界智,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根器大小而摄化之智。(八)知一切众生智,谓如来知所化一切众生之善恶因缘之智。(九)知一切法智,谓如来既知所化之众生,复能了知能化诸法之智。(十)知无边诸佛智,谓如来知无边诸佛出现世间,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事之智。旧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则举:(一)三世智,(二)一切佛法智,(三)法界无障碍智,(四)法界无量无边智,(五)充满一切世界智,(六)普照一切世界智,(七)能持一切世界智,(八)分别一切众生智,(九)一切种智,(十)佛智无量无边智。此外,十住品亦说无碍智乃至无退智等十智,及是处非处智乃至三世漏尽智等十智。又旧华严经卷三卢舍那佛品亦载有入无量无边法界智乃至一切诸佛音声智等十智,及一切世界海成败清净智乃至如来种种自在智等十智。[旧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菩萨本业经、华严经疏卷十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智”的解释

  (名数)大小乘说十智。见智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智”的解释

  (名数)于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谛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三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谛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谛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谛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谛之智也。法智已下之六智,皆无漏智也。是为上之八智,但异其分类之法耳。八他心智,知他人心之智也。九尽智,既断尽一切烦恼,则知我既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即断尽烦恼时所生之自信智也。十无生智,是限于利根罗汉所有之智也,既知断证修之事毕,更无知断证修之事,故云无生。自觉此无生而知我不再知断证修之智也。钝根之罗汉,有更退没而再要知断证修者,则不能具此智。见俱舍论二十六。[囗@又]大乘说如来所具之十智:一三世智,于三世法通达圆明之智也。二佛法智,通达一切佛法说法度生之智也。三法界无碍智,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不相障碍之智也。四法界无边智,知众生色心诸法充满一切而无边际也。五充满一切世界智,如来从定起广大妙用周遍充满于世间之智也。六普照一切世间智,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照了无量世界之智也。七住持一切世界智,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摄化一切众生之智也。八知一切众生智,如来知一切众生善恶因缘之智也。九知一切法智,如来既知所化众生,复知能化诸法之智也。十知无边诸佛智,如来出现于无边诸佛世间而知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事之智也。见华严经十六。

【法门名义集】对“什么是十智”的解释

一法智。二比智。三世智。四他心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智。十无生智 - 唐·李师政 撰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十智”的解释

瑜伽一百卷二十页云:复有十智,能觉一切所知境界。谓法智、类智、若世俗智、
若他心智、若苦等智、尽无生智。此广分别,如声闻地。
  二解  品类足论一卷六页云:诸所有智者:有十智。谓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云何?谓缘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法智及法智地诸无漏智,亦名法智。类智云何?谓缘色无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类智及类智地诸无漏智,亦名类智。他心智云何?谓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欲色界系和合现前他心心所,及一分无漏他心心所。皆名他心智。世俗智云何?谓诸有漏慧。苦智云何?谓于五取蕴,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起无漏智。集智云何?谓于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缘,所起无漏智。灭智云何?谓于择灭,思惟灭静妙离,所起无漏智。道智云何?谓于圣道,思惟道如行出,所起无漏智。尽智云何?谓自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由此而起智见明觉解慧光观,皆名尽智。无生智云何?谓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复当知,我已断集,不复当断,我已证灭,不复当证,我已修道,不复当修;由此而起智见明觉解慧光观;皆名无生智。
  三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三页云:智有十种。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于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并法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法智。无始时来,常怀我执;今创见法,故名法智。于色无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并类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类智。随法智生,故名类智。诸有漏慧,名世俗智。此智多于瓶衣等世俗事转,故名世俗智。此有二种。一、染污,二、不染污。染污者,复有二种。一、见性,二、非见性。见性有五。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非见者,谓疑贪瞋慢无明忿害等相应慧。不染污者,亦有二种。一、善,二、无覆无记。无覆无记者,非见。不推度故。是慧及智善者,若五识俱;亦非见。是慧及智,若意识俱;是世俗正见,亦慧亦智。诸定生智,能了知他欲色界系一分无漏现在相似心心所法,名他心智。此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者,能了知他欲色界系心心所法。无漏者,有二种,一、法智品,二、类智品。法智品者,知法智品心心所法。类智品者,知类智品心心所法。此智不知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及过去、未来、无色界系一切根地补特伽罗胜心心所,皆不能知。于五取蕴果分,有无漏智。作非常苦空非我行相转;名苦智。于五取蕴因分,有无漏智,作因集生缘行相转;名集智。于彼灭,有无漏智,作灭静妙离行相转;名灭智。于彼对治得涅盘道,有无漏智。作道如行出行相转;名道智。有无漏智,作是思惟: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道、我已修,尽行相转;名尽智。有无漏智,作是思惟:苦、我已知,不复更知;乃至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无生行相转;名无生智。此后二智,不推度故,非见性。他心智,唯见性。余六智,通见性非见性。世俗智,唯有漏。他心智,通有漏及无漏。余八智,唯无漏。灭智唯无为缘。他心苦集道智唯有为缘。余五智通有为无为缘。苦集智唯有漏缘。灭道智,唯无漏缘。余六智,通有漏无漏缘。法智在六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类智在九地。谓前六地,下三无色。他心智在四地。谓四静虑。世俗智,在一切地。余六智,法智品者,在六地。类智品者,在九地。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十智”的解释

  小乘以十智,摄一切之智:
  一、世俗智  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是曰世俗智。
  二、法智  欲界四谛下苦法等智,是曰法智。
  三、类智  上二界四谛下苦类等智,是曰类智。
  四、苦智  观苦谛得无漏智,是曰苦智。
  五、集智  观集谛得无漏智,是曰集智。
  六、灭智  观灭谛得无漏智,是曰灭智。
  七、道智  观道谛得无漏智,是曰道智。
  八、他心智  知有漏无漏心心所法,是曰他心智。
  九、尽智  谓见苦乃至修道已所得,是曰尽智。
  十、无生智  谓既见苦已不复更见等,是曰无生智。 - 明·杨卓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