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色界?色界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英汉对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色界”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一)梵语ru^pa-dha^tu,巴利语同。色,变碍、示现之义。色界,意为色所属之界。三界之一。又作色天、色行天。乃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之总称,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处。此界之众生虽离淫欲,不着秽恶之色法,然尚为清净微细之色法所系缚,故为别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无色界,而称色界。此界之天众无男女之别,其衣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浅深次第而分四地(即四禅天、四静虑处)。初禅诸天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二禅诸天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三禅诸天总称为离喜妙乐地,四禅诸天总称为舍念清净地。

  据俱舍论卷八载,初禅、二禅、三禅等三地各有三天,第四禅有八天,共十七天,即:(一)初禅三天:(1)梵众天(梵Brahma  -pa^ris!adya  ),(2)梵辅天(梵Brahma  -purohita  ),(3)大梵天(梵Maha^  -brahman  )。(二)二禅三天:(1)少光天(梵Pari^tta^bha  ),(2)无量光天(梵Aprama^n!a^bha^  ),(3)极光净天(梵A^bha^svara  )。(三)三禅三天:(1)少净天(梵Pari^tta  -s/ubha  ),(2)无量净天(梵Aprama^n!a  -s/ubha  ),(3)遍净天(梵S/ubha  -kr!tsna  )。(四)四禅八天:(1)无云天(梵Anabhraka  ),(2)  福生天(梵Pun!ya  -prasava  ),(3)广果天(梵Br!hat  -phala  ),(4)无烦天(梵Avr!ha  ),(5)无热天(梵Atapa  ),(6)善现天(梵Sudr!s/a  ),(7)善见天(梵Sudars/ana  ),(8)色究竟天(梵Akanis!t!ha  )。

  顺正理论卷二十一释其名义谓(大二九·四五六中):“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后殁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大梵所有、所化、所领,故名梵众。于大梵前,行列侍卫,故名梵辅。自地天内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转胜,量难测故,名无量光。净光遍照自地处故,名极光净。意地受乐,说名为净,于自地中此净最劣,故名少净。此净转增,量难测故,名无量净。此净周普,故名遍净。意显更无乐能过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云密合,故说名云。此上诸天,更无云地,在无云首,故说无云。更有异生胜福方所可往生故,说名福生。居在方所,异生果中,此最殊胜,故名广果。离欲诸圣,以圣道水,濯烦恼垢,故名为净,净身所止,故名净居;或住于此,穷生死边,如还债尽,故名为净,净者所住,故名净居;或此天中,无异生杂,纯圣所止,故名净居。繁谓繁杂,或谓繁广,无繁杂中,此最初故,繁广天中,此最劣故,说名无繁,或名无求,不求趣入无色界故。已善伏除杂修静虑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或令下生烦恼名热,此初离远,得无热名;或复热者,炽盛为义,谓上品修静虑及果,此犹未证,故名无热。已得上品杂修静虑,果德易彰,故名善现。杂修定障,余品至微,见极清澈,故名善见。更无有处于有色中能过于此,名色究竟;或此已到众苦所依身最后边,名色究竟;有言色者,是积集色,至彼后边,名色究竟。此十七处,诸器世间,并诸有情,总名色界。”

  然色界诸天之废立,诸经论颇有异说。长阿含经卷二十举出二十二天,即: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严饰天、小严饰天、无量严饰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造天、无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阿迦尼吒天。起世经卷八、大般若经卷四○三等持相同说法。旧华严经卷十三、新华严经卷二十一、大般若经卷四○二、佛本行集经卷九等则删除无想天,而仅列举二十一天。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立世阿毗昙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等删除梵身、光天、净天、严饰等四天,而立十八天之说。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顺正理论卷二十一、彰所知论卷上等更除去无想天而立十七天之说;阿毗昙心论经卷五删除大梵天,另加无想天,亦立十七天之说;中阿含卷九地动经复删除无想天,而仅举出十六天之名。

  关于色界四禅天众生之依处(所居之处)、身量、寿量,于长阿含经卷二十、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立世阿毗昙论卷三、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卷一三六、俱舍论卷十一、顺正理论卷三十一等,皆详加叙述,然所说略异。[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菩萨地持经卷二、大智度论卷十六、成实论卷十二、俱舍论卷五、卷二十八、仁王般若经疏卷一、法华经玄赞卷二、大乘义章卷八末](参阅“三界”584、“天”1330、“四禅”1843)

  (二)即十八界之色界。(参阅“色境”2549)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界名)三界之一,谓身体与宫殿国土物质的物,总为殊妙精好,故云色界色界四禅有十八天。参照四禅天及三界条。[囗@又]十八界之一,青黄赤白等眼根所对之色境。自持体与他法差别,故名色界

【英汉对照词典】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Realm  of  Form  ==  色界

see  Three  Realms.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此界的众生,但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一共十八层天。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瑜伽五十六卷八页云:问:何等是色界?答:若色根增上所生,若彼于此为增上;是名色界。如色界,乃至触界,当知亦尔。
  二解  瑜伽一百卷十四页云:言色界者:谓四静虑,幷静虑中间。有十七地。
  三解  显扬一卷十六页云:二、色界。谓已离欲地杂众烦恼诸蕴差别。
  四解  俱舍论八卷一页云:此欲界上,处有十七。谓三静虑,处各有三。第四静虑,处独有八。器及有情,总名色界。第一静虑处有三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第二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第三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有八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四、无烦天,五、无热天,六、善现天,七、善见天,八、色究竟天。迦湿弥罗国诸大论师皆言:色界处但有十六。彼谓卽于梵辅天处,有高台阁,名大梵天。一生所居。非有别地。如尊处座,四众围绕。

  五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一卷十页云:问:色界云何?答:诸色为眼已正当见,及彼同分;是名色界。已所见者:谓过去色。正所见者:谓现在色。当所见者:谓未来色。及彼同分者:谓有四种彼同分色。一者、过去彼同分色。谓色界,不为眼所见已灭。二者、现在彼同分色。谓色界,不为眼所见正灭。三者、未来彼同分色。谓色界,不为眼所见当灭。四者、未来毕竟不生色界。或有色界,于一有情,是同分;于二三四乃至百千诸有情等,亦是同分。谓此色界,是一有情眼所见;亦是二三四乃至百千诸有情等眼所见故。如百千人同观初月。然此色界,于诸缘彼生眼识者,名同分。于不缘彼生眼识者,名彼同分。又如众中,有一伎女,形容端正,众具庄严;诸有缘之起眼识者,彼色界,名同分。诸有不缘起眼识者,卽彼色界,名彼同分。又如法师,升座说法,言辞清辩,形貌端严;诸有缘之起眼识者,彼色界,名同分。诸有不缘起眼识者,卽彼色界,名彼同分。或有色界,于一有情,名彼同分;于二三四乃至百千诸有情等,亦名彼同分。谓彼色界,在隐映处。无量有情,不能见故。或有色界,一切有情眼所不见。卽彼色界,于一切时,名彼同分。如妙高山中心之色,及大地中大海下色,一切有情,无有见者。问:彼色岂非天眼境界?答:彼色虽是天眼境界;而无用故,此不观之。复次非一切时天眼现起;故有彼色,天眼不见。问:彼色岂非佛眼境界?答:彼色虽是佛眼境界;而无用故,佛不观之。复次非一切时有佛出世;如今无佛,既无佛眼;故有彼色,非佛眼见。问:何故见色眼,于自有情,名同分;于余有情,亦名同分。而所见色,于见者,名同分;于不见者,名彼同分耶?答:容一色界,多有情见。无一眼界,二有情用故。谓有色界,一有情见;容二三四,乃至百千有情亦见。是共见故;诸有见者,此色界于彼,名同分。诸不见者,此色界于彼,名彼同分。无一眼界二有情用;况多有情。是不共故;诸用此眼,能见色者,此眼与彼,名同分。诸余有情,眼若见色,若不见色,此眼与彼,亦名有作用。眼既是不共;于一切时,相恒定故。如色界,声香味触界,亦尔。同分彼同分品类差别,皆相似故。
  六解  此是十八界中之色界。法蕴足论九卷十七页云:云何色界?谓如色处。
  七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色界?谓有诸法,色贪随增;是名色界。复次色界系十四界,十处,五蕴,是名色界。复次下从梵众天,上至色究竟天,于中所有色受想行识,是名色界。又云:云何色界?谓欲色界,总名色界。又云:诸有色法,总名色界
  八解  此十八界中之色界。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色界云何?谓色,为眼已正当见,及彼同分。
  九解  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色界云何?谓色贪随增法。
  十解  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色界云何?谓欲界色界,总名色界
  十一解  品类足论六卷十六页云:一切色法,总名色界。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色界四禅,共十八天,谓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
  一、初禅三天  自此已上,身衣随意,无复男女,但以禅定法喜为食,内有觉观心故,外感火灾所坏。
  一、梵众天  超六欲天,远离饮食、淫欲、睡眠三种过患,故名为梵。梵者清净离染之谓也,通而言之,四禅皆名梵天,皆清净故。别而言之,初禅创离欲染,独得梵名。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民众也。盖以欲界习定,创得初禅,禅力未深,故命终后,生为梵民,身半由旬,寿二十小劫。
  二、梵辅天  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盖以在欲界中,既得初禅,数数修习,禅力渐深。故命终已,得为梵臣,身一由旬,寿四十小劫。
  三、大梵天  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大千世界中之一小世界也。盖以在欲界中,数习初禅,次复诃厌觉观,舍弃初禅,入中间禅。已离觉染,未离观染,名为无觉唯观三昧,于中为求作梵王故。兼修四无量心,故感生此天。身一由旬半,寿六十小劫,但其恒怀大慢,自谓我是一切众生之父,由其为世界主。凡遇佛出,必先请转法轮(觉观亦云寻伺)。
  二、二禅三天  内有喜故,外感水灾所坏。
  一、少光天  谓此天光明少故,不论人中天上,欲界初禅,但于无觉唯观三昧。不住不着,专精求进,创得无觉无观三昧,入第二禅(从二禅去,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无觉无观三昧)。禅力未深,命终得生少光天中。火灾不到,寿二大劫,身二由旬。
  二、无量光天  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人中天上,数习第二禅力,命终得生此天。寿四大劫,身四由旬,余如前说。
  三、光音天  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寿八大劫,身八由旬。
  三、三禅三天  内有乐故,外感风灾所坏。
  一、少净天  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不论人中天上,梵天光天,但于二禅,不住不着,一心精进,创证第三禅者,命终即生此天。水灾不到,身长十六由旬,寿十六大劫。
  二、无量净天  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数修第三禅力,命终得生此天。身三十二由旬,寿三十二大劫。
  三、遍净天  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深入第三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身六十四由旬,寿六十四大劫。
  四、四禅九天  三灾俱不能到。
  一、无云天  自此天以上,云居轻薄,故名无云。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禅,但于三禅,不昧不着,一心精进,创证第四禅者。命终得生此天,果报微妙,宫殿随身,并如云之地,亦所不须,三灾俱不能到。身一百二十五由旬,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二、福生天  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数修第四禅力,命终得生此天。身二百五十由旬,寿二百五十大劫。
  三、广果天  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深入第四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身五百由旬,寿五百大劫。
  此上三天,凡夫所居。
  四、无想天  由于人中天上,秉外道邪说,厌患粗想,数修习力,伏除欲界初二三禅贪染,依第四禅,灭除前六识、心、心所法,令不现行,心灭为首,名无想定。得此定也,不退不失,命终即生无想天中。身亦五百由旬,寿亦五百大劫。初生半劫,犹有微想,作意入定,六识不行。共经四百九十九大劫,如其本时习定之相,不动不摇,无所分别。至后半劫,由种子力,想心复生,便从此没,决堕欲界。
  此天外道所居。
  五、无烦天  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身千由旬,寿千大劫。但自此而上,更有增进,永不退转,乃三果圣人,杂修有漏无漏禅下品所感而生。谓人先入第四禅已,于此定中,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续现前。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如是渐渐减至二念无漏,二念有漏。二念无漏时,名杂修加行成满。次起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名为根本成满,以用无漏,夹熏有漏。色定转明,果报转胜,由此资于故业。故命终后,得生此天,自此以去五天,称为五不还天。
  六、无热天  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乃杂修禅中品所感,用前下品根本三心为加行,更引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即生此天。身二千由旬,寿二千大劫,余如上说。
  七、善见天  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乃杂修上品所感,用前六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资其故业,得生此天。寿四千大劫,身四千由旬。
  八、善现天  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乃杂修上胜品所感,用前九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得生此天。身八千由旬,寿八千大劫。
  九、色究竟天  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乃杂修禅上极品所感,用前十二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均生此天。身一万六千由旬,寿一万六千大劫。
  此上五天,名五不还天,为三果圣人所居。
  又色究竟中,有摩醯首罗,此翻大自在天。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色界为三界之一,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的总称,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的住处。此界的众生虽离淫欲,不著秽恶的色法,然尚为清净微细的色法所系缚,故为别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无色界,而称色界。此界之天众无男女之别,其衣服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浅深次第而分四地(即四禅天)。初禅诸天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二禅诸天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三禅诸天总称为离喜妙乐地,四禅诸天总称为舍念清净地。关于色界四禅天众生所居之处、身量、寿量,见《长阿含经》卷二十所载。 - 于凌波居士著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色界”的解释

另作「色有」,即「无男女欲或感官之欲,但还有物质之欲特性的众生界」,在欲界之上,参看「三有」、「三界」(图说)。。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色界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