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种发心?十种发心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种发心”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种发心”的解释

  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由发心不纯。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十五载,十种发心即:(一)发地狱心,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造上品(作恶之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皆不能悔)十恶、行火涂道(即地狱道),称为发地狱心。(二)发畜牲心,众生念念起心,欲多眷属,愚痴贪着,起中品(作恶之后,起少悔心)十恶,行血涂道(即畜生道),称为发畜牲心。(三)  发饿鬼心,众生念念欲得名闻,内无实德,唯行谄诳,起下品(作恶之时,即已能悔)十恶,行刀涂道(即饿鬼道),称为发饿鬼心。(四)发下品十善心,下品指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众生念念欲胜于他,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称为发下品十善心。(五)发中品十善心,中品指于作善之后,起少悔心。众生念念欣乐世间,修行五戒,行人之道,称为发中品十善心。(六)发上品十善心,上品指于十善之欲作、正作、作已三时,心皆不悔。众生念念求生天上,闭摄内根,不着外尘,修行天道,称为发上品十善心。(七)发欲界主心,欲界主即他化自在天主。众生念念张大威势,夺他所化,以自娱乐,而行魔罗道,称为发欲界主心。(八)发世智心,众生念念欲得利智辩聪,不信出世教法,而行尼犍(即外道)道,称为发世智心。(九)发梵心,众生念念厌下欲界尘境,欣上梵天胜妙之乐,而行色界、无色界之道,称为发梵心。(十)发无漏心,无漏谓不漏落生死。众生念念厌离世间生死之苦,断除贪、嗔、痴等妄惑,常修无漏之因,而行二乘(声闻乘与缘觉乘)之道,称为发无漏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种发心”的解释

  (名数)见发心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十种发心”的解释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也。火涂道者。即地狱道也。谓地狱中受火煮罏炭等苦也。)二发畜生心谓众生念念起心。欲多眷属。如海吞流。愚痴贪着。起中品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十种发心”的解释

瑜伽七十二卷一页云:复次有十发心。谓世俗受发心,得法性发心,不决定发心,决定发心,不清净发心,清净发心,羸劣发心,强盛发心,未成果发心,已成果发心。世俗受发心者:谓诸菩萨,未入菩萨正性离生,所有发心。得法性发心者:谓诸菩萨,已入菩萨正性离生,及回向菩提诸声闻等所有发心。不决定发心者:谓非彼种姓。设彼种姓;复退还法,所有发心。与此相违,当知名为决定发心。不清净发心者:谓如有一,或随他转;或被陵逼,不揆不量;或怖王难,或怖贼难,或怖鬼难,或怖退转,或为活命,或为利养恭敬因缘,或复矫诳;如是等类而发心者,当知皆名不清净发心。与此相违而发心者,名清净发心。羸劣发心者:谓如有一,已发心菩萨,贪瞋痴缠所蔽伏故;舍于正行,处于邪行。与此相违,名强盛发心。未成果发心者:谓从胜解行地,乃至第十地,所有发心。已成果发心者:谓如来地所有发心。如世尊言:我已解脱难行之行。我于一切难行之行,极善解脱,自正愿满;亦令于他趣证菩提。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种发心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