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im!hana^da。又作狮子吼。谓佛以无畏音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亦为人中之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又当佛说法时,菩萨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恶魔生怖畏;犹如狮子吼时,小狮子亦增威,百兽怖伏。
关于“师子吼”一词之语义,胜鬘宝窟卷上本举出三种:(一)如说修行,谓所说如所行,言行一致而无有虚说。(二)无畏说,谓胜鬘亲于佛前,对大众纵任辩才,阐扬妙法,而无所畏惧。此无畏又有二种:(1)不畏他,谓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2)令他畏,谓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慑惧。(三)决定说,谓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无不摧,正无不显。
此外,维摩诘所说经注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大智度论卷二十五等亦皆列举多种狮子吼之解释。其中,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并举出佛狮子吼与狮子吼之差别,即:狮子吼能令众兽惊怖,犹如濒临死亡之痛苦;佛狮子吼则无死亡之畏惧,且令闻者生喜乐心。
另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七,举出十种狮子吼。又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亦举出狮子吼之十一事。
此外,于后世,一般多援引佛典中“狮子吼”一词,用以形容秉持正义,排除异端,于大众之中大声作激昂慷慨之言论。或用以比喻悍妻所发出之恶声,闻之足以使人坦惧。[中阿含卷二十六师子吼经、长阿含卷十一阿■夷经、无量寿经卷上、胜鬘经一乘章]
(杂语)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为师子吼。涅槃经二十七曰:“师子吼者,名决定说。”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同注曰:“肇曰: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众兽下之。”胜鬘宝窟中末曰:“所言不怯名师子吼。”临济录曰:“师子一吼,野干脑裂。”
(喻)佛在大众中演说佛法,心中毫无怖畏,好像师子作吼。 - 陈义孝编
形容说话内容的真实并且具震撼力,一如狮子吼声的震撼有力,只用于形容佛陀或大阿罗汉的说法或说话。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