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佛教典籍之四类。(一)指经藏、律藏、论藏、杂藏。此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立。其中,经、律、论三者,即一般所称之“三藏”。关于杂藏之解释,据分别功德论卷一载(大二五·三二中):“所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也。”杂藏主要说佛、阿罗汉,及三阿僧祇菩萨之本生因缘。因其文义多于三藏,故称杂藏。[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出曜经卷一、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大智度论卷十一、卷四十九、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本]
(二)指经藏、律藏、对法(论)藏、明咒藏。此为部派佛教犊子部所立。即于三藏外,加上明咒藏。明咒,即陀罗尼。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本载,此藏之中集诸咒,故称明咒藏。
(名数)见藏条。
(名数)小乘之大众部立四藏。加杂藏也。杂藏者诸大乘经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者所谓阿含、阿毗昙、毗尼、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阿难所撰今四藏是也。”智度论十一曰:“以四种法藏教人:一修妒路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是为法施。”小乘之犊子部亦立四藏于经律论之三藏加明咒藏。明咒者陀罗尼。见义林章诸藏章。
[出大智度论] 四藏者。即经律论咒也。以其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名藏也。一经藏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导谓之法。三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二律藏律藏者。即如来所制大小乘戒律也。律。法也。谓能治众生贪嗔痴种种之恶。如治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也。三论藏论藏者。即如来所说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