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四轭?四轭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四轭”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轭”的解释

  梵语catva^ro  yoga^h!,巴利语  catta^ro  yoga^。又作四扼。轭,为扼制牛马颈之物,令之拖车而不得逃离;故以四轭比喻四种系缚有情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之烦恼。亦即和合众苦之烦恼有四种类别。据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杂阿毗昙心论卷四等所说,即:(一)欲轭(梵ka^ma  -yoga  ,巴同),有情和合欲界之苦所生之烦恼,同于欲暴流,有二十九种,即见道之四谛与修道各有贪、嗔、慢,合为十五,四谛之下又各有“疑”,再加十缠而成。(二)有轭(梵bhava  -yoga  ,巴同),和合色界、无色界之苦所生之烦恼,同于有暴流,有二十八种,即二界之四谛与修道各有贪与慢,合为二十,再加四谛下之八疑而成。(三)见轭(梵dr!s!t!i  -yoga  ,巴ditthi-yoga  ),和合三界苦之见烦恼,同于见暴流,有三十六种,即三界四谛下各有身见等十二见而成。  (四)无明轭(梵avidya^  -yoga  ,巴avijja^-yoga  ),和合三界苦之痴烦恼,同于无明暴流,有十五种,即三界之四谛与修道各有一痴而合为十五。故四轭与四暴流相同,其体总为一○八种。

  此外,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九所说,于三界九地之中,系缚于下劣地之定障有四种类别。即:染污寻思轭、不染污寻思轭、喜乐系缚轭、一切色想轭。此盖欲界染污之寻思,乃至一切所有色想,系缚受种种别异果报之凡夫,令彼等往复生于下地,故立四轭说。[长阿含经卷九、品类足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八、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俱舍论卷二十、法华经玄赞摄释卷二、大乘义章卷五本、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二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轭”的解释

  (名数)与四暴流同,一欲轭,二有轭,三见轭,四无明轭也。和合有情而使受种种之苦,故云轭。俱舍论二十曰:“应知四轭与四暴流同。”又曰:“和合有情,故名为轭。”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四轭”的解释

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三页云:有四轭,谓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此轭自性如瀑流说而义有异,谓漂溺义是瀑流义;和合义是轭义,谓诸有情为四瀑流所漂溺已,复为四轭和命系碍,便能荷担生死重苦,如牵捶牛,置之辕轭,勒以秋鞅,能挽重载。故一切处说瀑流已,卽便说轭义相邻故。
  二解  集异地门论八卷三页云:四轭者,一、欲轭,二、有轭,三、见轭,四、无明轭。云何欲轭?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诸愚夫、无闻异生,于欲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彼于欲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故,于诸欲中所有欲,贪欲、欲欲、亲欲、爱欲、乐欲、闷欲、耽欲、嗜欲、憙欲、藏欲、随欲,着缠压于心,是名欲轭。云何有轭?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诸愚夫、无闻异生,于有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彼于有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故,于诸有中所有有、贪有、欲有、亲有、爱有、乐有、闷有、耽有、嗜有、憙有、藏有、随有,着缠压于心,是名有轭。云何见轭?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诸愚夫、无闻异生,于见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彼于见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故,于诸见中所有见,贪见、欲见、亲见、爱见、乐见、闷见、耽见、嗜见、憙见、藏见、随见,着缠压于心,是名见轭。云何无明轭?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诸愚夫、无闻异生,于六触处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彼于六触处集没味患出离不如实知故,于六触处所有执着,无明、无智、随眠、随增,是名无明轭。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四轭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