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恩惠之意。(一)指母恩、父恩、如来恩、说法法师恩。据正法念处经卷六十一之说,父母有生身、长养之恩,故其恩难报;如来应等正觉乃三界中最殊胜,为度脱生死之无上大师,故其恩难报;说法法师以说法之力,令憍慢者得调伏,故其恩难报。[法苑珠林卷五十]
(二)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之解说:(一)父母恩,指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其中,母更有十德:(1)大地,所依之母胎。(2)能生,经万苦而生产。(3)能正,调理五根。(4)养育。(5)智者。(6)庄严。(7)安隐。(8)教授。(9)教诫。(10)与业,咐嘱家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则谓,父母为三界中最胜之福因。(二)众生恩,系因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转经百千劫,而于多生之中互为父母,故亦有恩。(三)国王恩,指国王统领山河大地,若失正治,则人无所依,若施以正化,则八大恐怖不入其国。以是因缘,得以成就能照、庄严、与乐、伏怨、离怖、任贤、法本、持世间、业主、人主等十德。(四)三宝恩,即佛、法、僧三宝之不思议之恩。佛宝具足无上大功德田、无上大恩德、无足二足及多足众生中之尊、如优昙花之千载难遇、于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圆满世间及出世间之功德并为一切义所依等六种微妙功德,依之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故称佛宝不思议之恩。法宝有四种,即:(1)教法,能破无明、烦恼、业障等一切无漏之声、名、句、文等。(2)理法,论有、无之诸法。(3)行法,戒、定、慧之行。(4)果法,有为、无为之果。此四种法宝能引导众生出离生死海而达彼岸。三世诸佛皆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以利益众生,故未得解脱之众生更应深敬法宝,故称法宝不思议之恩。僧宝有三类,即:(1)菩萨僧。(2)声闻僧。 (3)凡夫僧,成就别解脱戒,并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大众开示圣道者。此三类僧宝亦称真福僧。此外,尚有一类称福田僧,即于佛之舍利、形像,及佛所制之戒,深生敬信,且能令自他皆无邪见,更能宣扬正法,赞叹一乘;又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时悔过犯、除业障者。以上四类僧宝皆恒利有情,心无暂舍,故称僧宝不思议之恩。上述所论之四恩,皆通于世间及出世间。[教乘法数卷十三、释净土群疑论探要记卷七、四恩孝顺钞](参阅“恩”4106)
(三)指师长恩、父母恩、国王恩、施主恩。[智觉禅师自行录、释氏要览卷中]
(四)指天下恩、国王恩、师尊恩、父母恩。[大藏法数卷二十三]
(名数)心地观经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释氏要览中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师长恩,三国王恩,四施主恩。
[出本生心地观经]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国王恩 - 明·一如等 撰
[出释氏要览]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三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剃度教诲。授以经业。及得善友。讲明妙道。开发慧性。是为师友恩。四檀越恩梵语檀。华言施。谓出家之人。凡所资身饮食衣服等物。皆由施是供给。遂得安身办道。是为檀越恩。 - 明·一如等 撰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 陈义孝编
心地观经云:“世间凡夫无慧眼,迷于恩处失妙果,五浊恶世诸众生,不悟深恩恒背德,我故开示于四恩,令入正见菩提道。”
一、父母之恩 二、国王之恩(即国家之恩)
三、众生之恩(即社会之恩) 四、三宝之恩 - 明·杨卓
由《增壹阿含三十一品七经》的前后经文比对,「四恩」疑为「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四法(四摄)。 - 庄春江居士编
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佛恩。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