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maran!a-duh!kha,巴利语maran!a-dukkha。为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五阴坏时或寿命尽时所受之苦。据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列举死苦之五种相:(一) 离别所爱之财宝,(二)离别所爱之朋友,(三)离别所爱之眷属,(四)离别所爱之自身,(五)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之忧苦。此外,俱舍论卷十中,将死时之苦,称为断末摩苦。末摩,即死穴、死节之意。此处若加少许伤害,即生极大苦痛而丧命。[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正法念处经卷五十八、卷六十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卷一九○、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参阅“四苦”1736)
(杂语)四苦之一。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离别所爱盛财宝故;二、离别所爱盛朋友故;三、离别所爱盛眷属故;四、离别所爱盛自身故;五、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忧苦故。
二解 法蕴足论五卷八页云:云何死苦?死、谓彼彼诸有情类、卽从彼彼诸有情聚、移转坏没,退失别离,寿暖识灭,命根不转,诸蕴破坏,夭丧殒逝;总名为死。何因缘故说死为苦?有情死时,领纳摄受种种身苦事故;广说乃至领纳摄受种种身心烧然事故;说死为苦。复次死时,受三种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坏苦。故名死苦。 - 朱芾煌
为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五阴坏时或寿命终时所受之苦。《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列举死苦的五种相:一、离别所爱的财宝,二、离别所爱的朋友,三、离别所爱的眷属,四、离别所爱的自身,五、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的忧苦。此外,《俱舍论》卷十中,将死时之苦,称为断末摩苦。末摩,即死穴、死节的意。此处若加少许伤害,即生极大苦痛而丧命。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