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土、法性净土、法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章卷十九(大四四·八三五中):“法性土者,土之本性,诸义同体,虚融无碍,犹如帝网,亦如虚空,无碍不动,无所有等,同体义分,地经所说真实义相,即其义也。(中略)彼土实性,显成我用,名法性土。”又法性土与法性身,其体本即一真如,但取所证之法体为法性土,取能证之觉相为法性身,并非法性身之外另有法性土。[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成唯识论卷十、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末、华严经孔目章卷一、华严经搜玄记卷一、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参阅“五土”1056、“四土”1647、“佛土”2609)
(术语)三土之一。法性身所住之土也。法性土即真如之理,身土如何分别乎?其体本为一真如,但取所证之法体为法性土,取能证之觉相,为法性身耳。非法性身之外有别体之法性土也。唯识论九曰:“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义林章六末曰:“自性身土即真如理,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以义相为身,以体性为土,以觉相为身,以法性为土。”群疑论曰:“虽知身土并一真如,而言法性身居法性土者,此以觉照性义名身,法真理体名土,是施设安立谤门说。”是金光明经摄论以如如与如如智为法身,即依合理智为法身故,以理为所觉之法性土,以智为能觉之法性身。已上为法相宗之义。又如台家谓“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四教仪)。以理体为常寂光土,觉照理体之智为清净法身。与法相所异者,为觉照之智本来具理性,故与法体皆为理,而法体之理自照也。
三土之一,即法性身所住的国土。 - 陈义孝编
成唯识论十卷十七页云:又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此佛身土、俱非色摄。虽不可说形量大小;然随事相,其量无边。譬如虚空,遍一切处。 - 朱芾煌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此又作法身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章卷十九曰:“法性土者,土之本性,诸义同体,虚融无碍,犹如帝网,亦如虚空,无碍不动,无所有等,同体义分,地经所说真实义相,即其义也。(中略)彼土实性,显成我用,名法性土。”又法性土与法性身,其体本即一真如,但取所证之法体为法性土,取能证之觉相为法性身,并非法性身之外另有法性土。见《成唯识论》卷十、《成唯识论述记》卷十。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