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佛教教说根本主张之别,而判立四类。
(一)北魏地论宗南道派之祖慧光及北齐大衍寺之昙隐等所立,又作四宗教、四教。据法华经玄义卷十上、大乘义章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等载:(1)因缘宗,又作立性宗。阐释六因、四缘之义,主张诸法各有其体性。即一切存在皆由因、缘假合而成,然构成因缘之存在要素则为实在。此属小乘之浅教,如毗昙宗、说一切有部等所说。 (2)假名宗,又作破性宗。主张诸法悉皆虚假而无其实性。即否定其构成要素之实在性,而谓一切皆为假有。此属小乘之深教,如成实论所说。(3)诳相宗,又作破相宗、不真宗。主张诸法如幻即空,假名之相亦了无所有。即一切存在如幻而无实体,其假相亦不存在。此属大乘之浅教,如般若经、中论等所说。(4)常宗,又作显实宗、真宗。谓诸法依妄想而有,妄想原无体,必托于真而起;真,即如来藏性,乃遍于恒沙之佛法,此性缘起而成生死涅槃。亦即一切存在之本体具有永远不灭之佛性真如,以此为迷悟之根源。此属大乘之深教,如阐明真实理之华严经、涅槃经等所说。
大乘义章卷一又详述四宗所依经、论之异同,及彼此之争执。我国北方之地论宗多采用上记之说,据华严五教章卷一载,齐护身寺之自轨又分第四宗之涅槃经说为真实宗,以华严经说为法界宗,遂成五宗教之说。南朝陈代耆阇寺之安廪则在四宗之外,另加法华经说为真宗,以大集经说为圆宗,而成为六宗。[大乘玄论卷五、华严经探玄记卷一、续高僧传卷七]
(二)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所立,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入楞伽心玄义等载:(1)随相法执宗,又作有相宗,指小乘诸派之说。即主张有为、无为之诸法皆为实有,此说仅明示六识,而未见佛性。(2)真空无相宗,又作无相宗,指般若经、中论等所说。主张破解诸法之相而悉皆毕竟空,又阐明二乘之回心。(3)唯识法相宗,又作法相宗,系为解深密、瑜伽等经论所说。即主张诸法亦有、亦空,阐明生、灭之八识,与五姓各别等教法。(4)如来藏缘起宗,又作实相宗,指楞伽经、大乘起信论等所说。即主张如来藏缘起,与性相融会、事理相即之教法。
以四宗配于法藏另立之五教,则随相法执宗相当于小乘教,真空无相宗相当于大乘始教中之空始教,唯识法相宗相当于大乘始教中之相始教及终教之一部分,如来藏缘起宗相当于大乘终教及顿、圆二教。又华严宗五祖宗密于起信论疏注卷上,以华严经说立为圆融具德宗,而成为五宗。(参阅“五教”1146)
(二)因明用语。因明(论理学、逻辑学)论式中所立之宗(命题)有四种类型:(一)遍所许宗,为众人所共同认可之宗,即立者(立论者)自己及敌者(问难者)、证义者等众人所共同承认之主张。(二)先承禀宗,立、敌双方均为同宗派之人,立者所立之宗若为此宗派之人所共同认可之主张,称为先承禀宗。(三)傍凭义宗,立者立宗时,于其所欲立之义,不以言显,而另立他事以为含照。(四)不顾论宗,立者所立之宗仅为自己所同意,而非敌者所认可者。上记四宗之中,仅有“不顾论宗”为符合规定之宗。
(三)又称内外道四执。三论宗为破邪见迷执所立之四宗。(一)外道,又作一切外道,泛指各种佛法以外之偏执见解、教说,如印度古代之九十五种外道及我国之儒、道等,乃不能了达人(我)、法二空之邪执。(二)毗昙宗,即萨婆多部,此宗虽已了知“无我”之理,而仍执著「法我”之性,不知“诸法性空”之义谛。(三)成实宗,此宗虽能具辨人、法二空,然所照未尽,故亦未达究竟之途。(四)大乘执,又作大执,彼等虽言究竟,但堕于大乘教法中一切有所得之见解,此亦非佛陀立教创说之本意。[三论玄义]
(名数)净影所立之四宗。见宗条。又,因明之宗法有四种,谓之四宗:一遍所许宗,如言眼见色,彼此两宗皆共许者。二先承禀宗,如佛弟子向佛弟子立诸法皆空,鸺鹠弟子相对立有实我。三傍凭义宗,如立声为无常,欲傍凭显无我之义者。四不顾论宗,除前三宗,随立者所乐,所欲建立,更无所顾。其中不可立前三者,何则?第一宗立已成,先已共许,何须建立。第二宗同宗之人相对立先承之义,亦是立已成。第三宗非言陈之所诤,言陈外之别义,不得立为正论,假令许之,于因必犯差别相违之过,唯第四之显宗可以为宗,此以立者之意所乐故也。见因明大疏上。[囗@又]齐大衍寺昙隐,于其教判立四宗:一萨婆多部,雪山部等为因缘宗(又立性宗)。二经量部,成实论等为假名宗(又破性宗)。三般若经为不真宗(又破相宗)。四涅槃经,华严经为真宗(又显实宗)。
(名数)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为便于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为因缘生虚假无性者。与前宗立法之自性者不同。但尚许法之假相。如土木之城,为因缘生,无实性,亦非无假城,是观因缘之相而破自性,如成实宗是也。三破相宗,是大乘之浅者。说诸法如阳炎,自性空前宗虚假之相亦无,譬如人远见阳炎以为水,近见则不唯无自性,并水相亦无,是观法之空性而破相也。四显实宗,是大乘之深者,说诸法在妄故,妄想无体,起必依真,真是如来藏,此真性缘起而成生死涅槃为真之缘起故,无不真实者。此中前二宗经同论异,经同者,四阿含经也,论别者,如前所言。后二者,经论皆同一也(案三论之嘉祥及明之智旭亦大乘一味之见也),见大乘义章一。次述大衍之四宗,一因缘宗,立因缘生色心之实法者,即前之立法宗也。二假名宗,立诸法无实性,仅有假名者,即前之破性宗也。三不真宗,立诸法自性空,假相亦空,如阳炎之无自性,亦非无相者。是尽空理而未显真性,故名不真宗。即前之破相宗也。四真宗,说真如法性之随缘而成诸法者。即前之显实宗也。见五教章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