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十地之第三地。因修持佛道,而开发极明净之慧光,故称发光地。[十地经卷十、八十华严卷三十五]
(术语)菩萨十地之第三地。乃本觉之慧光开发位也。
菩萨十地之第三地。 - 陈义孝编
瑜伽四十八卷六页云:由发闻行正法光明等持光明之所显示,是故此地名发光地。由内心净,能发光明;是故说名增上心住。由此义故,名发光地;卽由此义、当知复名增上心住。如增上心住中说。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三页云: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
三解 显扬三卷二页云:三、发光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二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三摩地蕴,大智光明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发光。
四解 摄论三卷二页云:何故三地、说名发光?由无退转等持等至所依止故;大法光明所依止故。世亲释七卷十七页云:何故三地名为发光?由此地中,与三摩地三摩钵底,常不相离。无退转故;于大乘法,能作光明。无性释七卷二十页云:由无退转等持等至所依止者:谓此地中,证希有定;能发智光,照了诸法;故名发光。得已不失,名无退转。诸静虑定、说名等持。诸无色定、说名等至。或等持者,心一境相。言等至者,正受现前。大法光明所依止者:谓此地中、与定相应,无退转故;于诸大乘契经等法,得智光明。此地是彼所依因故;名为发光。
五解 成唯识论九卷十三页云:三、发光地。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 - 朱芾煌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三位。此位菩萨,成就胜定,及殊妙教四种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如《解深密经》云: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唐代遁伦撰著《瑜伽论记》,有云:“三地得定及闻持,闻持还是定中差别,依此诸定,能发智光,名发光地。”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