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同分?同分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同分”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同分”的解释

  梵语sabha^ga。(一)又作有分、等分。分,自己之作用之义。  即根(感官之机能)、境(对象)、识(认识之主体)三者相互交涉,各别实现其自业之作用,各别完成其任务,称为同分。例如,眼根之自业为取色境,眼识之自业为缘色境,而色境之自业,则为眼根及眼识所取;如此,根、境、识三者相互交涉。各别实现其自业。反之,根、境、识三者若仅止于相互交涉,而不实现其各别之自业,则称为彼同分(梵tat  -sabha^ga  ),又作余有分、非等分。盖彼同分非为同分,然其与彼(指同分)种类相同,故称彼同分。此外,同分、彼同分二者,亦称为等分、非等分;自分、彼分;有分、余有分。[俱舍论卷二、顺正理论卷六、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卷七十二、杂阿毗昙心论卷一](参阅“彼同分”3204)

  (二)为“众同分”之略称。指有情众生之共性或共因。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俱舍论卷五](参阅“众同分”4749)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同分”的解释

  (术语)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三。使诸法相同之因名为同分。是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二种:一名众生同分,又名有情同分。二名法同分。人畜等之有情相同。谓之众生同分,有情同分。蕴处界等之法相同,名为法同分,又众生同分分二类:一为无差别同分,一切有情,一类同等,异于非情上之同分也。二为有差别同分,诸有情中三界九地五趣四生婆罗门刹利等之称,有男女等乃至四向四果各别之同分。又法同分有无差别有差别。俱舍论五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为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中略)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囗@又]分别十八界有同分同分之一门,同分之义稍异。见彼同分条。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同分”的解释

  成唯识论一卷十六页云: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同分?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乃至广说。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同分;为证不成。若同智言,因斯起故,知实有者;则草木等应有同分。又于同分起同智言,同分复应有别同分。彼既不尔;此云何然。若谓为因,起同事欲,知实有者;理亦不然。宿习为因,起同事欲。何要别执有实同分。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假立同分
  二解  俱舍论五卷一页云: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同分有情等。论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名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无差别者:谓诸有情、有情同分。一切有情、各等有故。有差别者:谓诸有情、界地趣生种姓男女近事苾刍学无学等各别同分。一类有情各等有故。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若无实物、无差别相、名同分者;展转差别诸有情中,有情有情、等无差别。觉及施设,不应得有。如是蕴等,等无差别,觉及施设,如理应知。颇有死生不舍不得有情同分,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是处死,还生是处。第二句者,谓入正性离生位时,舍异生同分,得圣者同分。第三句者,谓是趣死,生余趣等。第四句者,谓除前相。若别有实物,名异生同分;何用别立异生性耶。非异人同分,别有人性故。又非世间现见同分。以非色故。亦非觉慧所能了别。无别用故。世虽不了有情同分;而于有情,谓无差别。故设有体,亦何所用。又何因不许有无情同分。诸谷麦豆金铁庵罗半娜娑等,亦有自类互相似故。又诸同分、展转差别;如何于彼、更无同分,而起无别觉施设耶。又应显成胜论所执。彼宗执有总同句义;于一切法总同言智,由此发生。彼复执有同异句义;于异品类同异言智,由此发生。毗婆沙师作如是说:彼执与此、义类不同。以说一物、于多转故。又纵于彼、若显不显;然此同分、必有实物。契经说故。如世尊言:若还来此,得人同分。乃至广说。虽有是说;而不说言别有实物名为同分。若尔;所说同分是何?卽如是类诸行生时,于中假立人同分等。如诸谷麦豆等同分。此非善说。违我宗故。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同分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