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外八庙?外八庙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中国百科全书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外八庙”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外八庙”的解释

  环布于热河承德市避暑山庄(即清朝热河行宫),东面与北面之西藏佛教寺庙总称,因位于山庄之外,故称外八庙。另有八庙位于山庄之内,则称内八庙。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兴建完成。包括八所主要寺院,即:(一)溥仁寺,位于离宫东方一点七公里,康熙五十二年,蒙古诸王为庆祝皇帝六十圣寿而建,置有汉、满、蒙三种文字之寺额,及康熙、干隆诸帝御书、诗句等。(二)溥善寺,位于溥仁寺后方百步之遥,与溥仁寺同时兴建,规模亦大同小异。(三)普宁寺,位于离宫东北二点八公里之狮子沟,因乾隆二十年初,平准噶尔,为安

定民心,乃仿西藏桑耶寺之制而建,规模雄伟,内藏丰富之御笔碑文。(四)安远庙,又称伊犁庙,位于离宫东北山麓,乾隆二十九年仿新疆伊犁之固尔扎庙修建,内藏刻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之御制诗碑,殿壁四周绘有佛国源流等壁画,佛号亦以四种文字书写。(五)普佑寺,位于离宫东北三点五公里之处,系乾隆二十五年敕建,佛像全仿西藏式,为诸寺中最幽静之名刹。(六)普乐寺,位于离宫东北一点二公里之地,乾隆三十一年,为新归附之都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等而建,令彼等有一瞻仰神佛之地,其本尊为高约二十三公尺之大佛,故又称大佛寺。(七)普陀宗乘庙,位于离宫东北零点六公里之地,乾隆三十五年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法式建造,故又称布达拉庙,与须弥福寿庙并为特种建筑物,以备达赖、班禅入

觐之用。(八)须弥福寿庙,位于普陀宗乘庙之西,乾隆四十五年为帝七旬庆寿,为嘉奖第三世班禅喇嘛额尔德尼自后藏入觐而筑,其形制仿日喀则之札什伦布寺,构造雄伟。以上诸庙之建筑形式、塑像、壁画等,皆融汇藏、蒙、汉等种族之艺术风格。



  此外,另有以殊像寺代溥善寺之说,殊像寺位于普陀宗乘庙之西,乾隆三十九年敕令仿五台山香山寺而建,以满洲民族之信仰为中心。又当时外八庙年年有极盛大之庙会,诸帝亦常于此地款宴内外诸使节、塞外王侯与蒙藏宗教领袖等;造成承德空前之繁荣,而逐渐发展为地方行政中心,也为我塞北文化史上写下辉煌之一页。惜自清朝中叶以降,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诸庙已日渐荒芜。[大清实录、热河志、东华全录、  Markham:Narrative  of  the  Mission  of  George  Bogle  to  Tibet,  London  1879;W.W.  Rockhil:  The  Dalai  Lamas  of  Lhasa  and  their  relationswith  the  Manchu  Emperors  of

China  1644~  1908,  Leyden  1910]

【中国百科全书】对“什么是外八庙”的解释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在清代,设总理堪布管辖八庙,堪布住普宁寺东札仓。其他各庙住达喇嘛或副达喇嘛。乾隆时,八庙共有僧侣2000名左右。除上述八座寺庙外,尚有附属于普宁寺的普佑寺以及不住僧侣、驻扎绿营汉军八旗以宋护山庄和寺庙的普乐寺、广安寺、罗汉堂等四座寺庙,合共十二座,在清代也泛称外八庙

  外八庙建筑雄伟壮观,融合汉、藏、蒙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其中雕刻、塑像、壁画皆为清代艺术精品。普宁寺的建筑与西藏桑耶寺相仿,其曼荼罗(坛)全国知名。大乘之阁内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木雕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达110吨,堪称全国第一。普陀宗乘之庙规模最大,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大红台可与拉萨布达拉宫红宫相媲美,内有万法归一、权衡三界、慈航普渡等殿阁楼台,皆为铜鎏金瓦铺盖,内有大量的铜质佛像。须弥福寿之庙系乾隆四十五年为接待六世班禅来京朝觐祝寿而修建的,庙内建筑豪华,文物资料丰富。记载清朝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和《土尔扈特归顺记》等都存于庙内。

  清代康熙、乾隆、嘉庆诸帝经常在此接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王公贵族和高僧。(李克域)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外八庙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