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虚妄分别之心。即杂染虚假,生灭转变之心。即指能生起善恶业之妄识。大乘起信论所举之四种薰习中,即有“妄心薰习”之说。由妄心而生之境界,称为妄境界;盖诸法之本体,本来无自性而不可得,然因妄缘之故,以为实有,故妄境界又称妄法、妄境、妄有。又由虚妄之因缘所现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乃凡夫有情之烦恼执着,称为妄尘。此外,以妄心分别计度事物,称为妄计。[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术语)妄分别之心也。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起信论曰:“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楞严经十曰:“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1.胡思乱想的心。2.不清净和不真实的心。 - 陈义孝编
谓虚妄计度的分别心,能产生一切妄境界。与“真心”相对。《起信论》说,“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遂轮回生死。又《菩萨心论》指出:“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空寂之心,便是真心。唐·元稹《酬知退》诗:“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彼与我的分别对立,也属于“妄心”。(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指虚妄分别之心,即杂染虚假,生灭转变之心。亦即能生起善、恶业的妄识。由虚妄因缘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乃凡夫有情的烦恼执著,称为妄尘。此外,以妄心分别计度事物,称为妄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