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系缚众生,犹如绳结,使众生流转于三界而不得出离之五种烦恼。即: (一)贪结,(二)嗔结,(三)慢结,(四)嫉结,(五)悭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阿毗达磨发智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十二、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参阅“结”5179)
(名数)一贪结,贪着生死法之烦恼。二恚结,忿怒违情事之烦恼。三慢结,恃己凌他之烦恼。四嫉结,妒他盛荣之烦恼。五悭结,悭惜财物之烦恼。见阿毗达磨集论四、三藏法数二十四。
(名数)系缚众生使流转于三界之妄惑,谓之结。有五种:一贪结,二恚结,三慢结,四嫉结,五悭结。出于阿毗达磨集论四。详见结条。
[出阿毗达磨集论] 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贪结谓众生贪着三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恚结。三慢结自恃凌他曰慢。谓众生常起我慢邪慢等。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慢结。(我慢者。恃己之能。凌侮于他也。邪慢者。不礼塔庙。不敬三宝。不诵经典也 - 明·一如等 撰
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结缚众生,使流转于三界。 - 陈义孝编
大毗婆沙论四十九卷一页云:有五结。谓贪结,瞋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此五结以何为自性?答:以三十七事为自性。谓贪结,慢结,各三界五部为三十事。瞋结,欲界,五部为五事。嫉结,悭结,各欲界修所断为二事。由此五结以三十七事为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结?结、是何义?答:系缚义,合苦义,杂毒义,是结义。此广如上三结中说。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