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无始无明”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无始无明”的解释

谓无始以来即恒常存在之无明。为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称为无明;又如是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又作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果报。故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等诸经论称为无始无明,菩提心论则称为无始间隔。关于无始之名,有如下三种解释:(一)就因缘生之理而言,谓凡一切有为法,乃因缘和合而生,现世之果,由前世之因而生;前世之果,更由前世之因而生,如是推究,故知无初始,若以为有初始,即是无因生之外道,而非佛法。(二)就惑体相依之义而言,谓枝末无明依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依真如,此乃缘起法自然之理。此时无明为惑之根本,无明之先更无初始之惑法,故称为无始。依此释,则无始为根本之异称,以成无明有始之义。依此义,大乘起信论以忽然念起为无明;天台家称为元品无明,大乘起信论之注疏家则称为根本无明。故如忽然、元品、根本等,皆为有始之异称。大乘经论所说,多依此义。此为去妄归真之一种教法。乃“权大乘”之义。(三)就真妄同体之义而言,谓真如与无明,乃一法之异称,如水与冰,冰之自性即为水,无明之自性即为真如。非先为水而后为冰,如言先为水,则仅为教法之方便说而已。[圆觉经、胜鬘宝窟卷中末、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末](参阅“无明”509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无始无明”的解释

  (术语)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为无始者,有三释:一就因缘生之理而释,二就惑体相依之义而释,三就真实同体之理而释。一就因缘生之理而释者,谓凡一切有为法,乃因缘生,现世之果,由前世之因而生,前世之果,更由前世之因而生,如是推究,更无初始,若有初始,则是无因生之外计,而非佛法,得涅槃经之四柱偈及摄论之文等说而明也(见无始条)。是为大乘论之通说。二就惑体相依之义而释者,谓枝末无明依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依真如,是缘起法之自然也。此时无明为惑之根本,无明之先更无为始之惑法,故谓之无始。依此释,则无始之言,即根本之异名,成无明有始之义。依此义,起信论谓为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天台谓之元品无明,起信论之疏家谓之根本无明。曰忽然,曰元品,曰根本,皆为有始之异名也。圆觉经曰:“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转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本业经下曰:“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无始有二释:一云,无明无有始,故众生无始,波若无底。二云,无明最在初实录有始,但无有一法在此前者,故云无始也。”起信论曰:“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起信论义记下末曰:“唯此无明为染法之源,最极微细,更无染法能为此本,故云忽然念起也。如璎珞本业经云:四住地前无法起,故名无始无明住地。是则明其无明前无别有法为始起之本,故云无始,即是论忽然义也。此约粗细相依之门,说为无前,亦言忽然。不约时节以说忽然,以起无初故也。”大乘经论所说,多依此义。是为使去妄归真之一种教道,权大乘之义也。三就真妄同体之义而释者,谓真如与无明,乃一法之异名,如水与冰,冰之自性即为水,无明之自性即为真如也,吾等本来为冰,非先为水而后为冰也,如前为水之说,仅为教道之方便耳。起信论曰:“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有始。”文句私记五曰:“若言心性本净,为惑所覆,犹教道,且顺权说。(中略)若依实理,心性未净,犹如无始唯冰无水。虽今是冰,则不得云冰不是水。心性亦尔,虽本是无明不得云非三德,是故圆人唯观无始,三道即三德,不同权人却覆方见。”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无始无明”的解释

  无明罪业蒙蔽障碍我们的佛性已久,至今已无法计算其时日,所以叫做无始无明。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无始无明”的解释

无明罪业蒙蔽障碍我们的佛性已久,至今已无法计算其时日,所以叫无始无明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无始无明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