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kausi^dya,巴利语 kusi^ta。又作怠。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为“勤”之对称。即指懒惰之状态。除意谓不积极修善行之精神作用外,并有积极行恶之含义。成唯识论卷六(大三一·三四中):“云何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
据菩萨本行经卷上载,懈怠为众行之累,居家而懈怠者,则衣食匮乏,产业不举;出家而懈怠者,则不能出离生死。俱舍宗视懈怠为遍通于一切污心(不善心与有覆无记心)所起心所(即大烦恼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以此为二十随烦恼之一。二宗俱以懈怠有其别体,为勤(即精进)所对治。[俱舍论卷四、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一、成唯识论卷六、俱舍论光记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六下、释氏要览卷中]
(术语)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唯识百法随烦恼二十之一。俱舍七十五法,六大烦恼之一。唯识论六曰:“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励,亦名懈怠。”俱舍论四曰:“怠谓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说勤所对治。”菩萨本行经上曰:“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出离生死之苦。”
懒惰。 - 陈义孝编
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懈怠?谓执睡眠偃卧为乐,昼夜唐捐;舍众善品。
二解 显扬一卷九页云:懈怠者:谓耽着睡眠,倚卧乐故;怖畏升进,自轻懱故;心不勉励为体。能障发起正勤为业。乃至增长懈怠为业。如经说:若有懈怠;必退正勤。乃至广说。
三解 成唯识论六卷十九页云:云何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堕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于无记事而策勤者;于诸善法,无进退故。是欲胜解。非别有性。如于无记忍可乐欲,非净非染,无信不信。
四解 集论一卷九页云:何等懈怠?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
五解 五蕴论五页云:云何懈怠?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不勇猛为性。
六解 广五蕴论十一页云:云何懈怠?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能障勤修众善为业。
七解 俱舍论四卷五页云:怠谓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说勤所对治。
八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八页云:心不勇悍,名为懈怠。与前所说精进相违。
九解 品类足论三卷二页云:懈怠云何?谓下劣精进,微弱精进,羸惙精递,退怯精进,憩息精进,心不勇悍性,是名懈怠。
十解 界身足论上三页云:懈怠云何?谓不精进性,劣精进性,昧精进性,障碍精进,止息精进,心不勇悍,不已勇悍,不当勇悍,是名懈怠。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