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无为?无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无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无为”的解释

梵语asam!skr!ta。无造作之意。为“有为”之对称。即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梵asam!skr!ta-dharma  )。原系涅槃之异名,后世更于涅槃以外立种种无为,于是产生三无为、六无为、九无为等诸说。于小乘各部派中,说一切有部立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合为三无为。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于三无为之外,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无色处,及缘起支性(十二缘起之理)、圣道支性(八圣道之理)等,总为九无为。化地部则以不动、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取代四无色处,亦作九无为之说。大乘唯识家于三无为外,别立不动、想受灭、真如,合为六无为;或开立真如为善法、不善法、无记法,而为八无为。然无论开立为六无为或八无为,非谓无为有多种别体,而系断除我、法二执所显之一种法性;复以此一法性从所显之诸缘而称种种之名。准此而言,真如、法性、法界、实相等亦皆为无为法。又以涅槃而言,上记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即涅槃;而涅槃乃一切无为法中之最殊胜者。

  又关于无为法之体,说一切有部主张其为有体,经量部及大乘唯识家以其为无体,不承认其实相。其中,唯识家依“识变”与“法性”假立六种无为,即:(一)指远离烦恼所知障之真如,以其无有障碍,恰如虚空,称为虚空无为。(二)指远离一切有漏之系缚而显之真理,称为择灭无为。(三)指本来自性清净之真如,以其非由无漏智之简择力而来,称为非择灭无为。(四)指显现于第四静虑(第四禅)之真如,以第四静虑已灭苦、乐二受,寂静不动,称为不动无为。(五)指显现于灭尽定之真如,以灭尽定已灭六识心想与苦、乐二受,称为想受灭无为。(六)指真实如常,无有丝毫虚妄变异之法性真如,称为真如无为。[品类足论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卷三十九、俱舍论卷一、卷六](参阅“有为”2445)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无为”的解释

  (术语)梵语Asa&mdotabv;sk&rdotblw;ta。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为,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为法有三种六种之别,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是正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为之异名也。无量寿经上曰:“无为泥洹之道。”清信士度人经曰:“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肇论曰:“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探玄记四曰:“缘所起法名曰有为,无性真理名曰无为。”华严大疏十六曰:“以有所作为,故名有为。有为是无常,无所作为,故名无为无为即是常也。”大乘义章二曰:“释有二:一对法外四相以释,色心等法为彼法外四相所为,虚空等三不同彼故,名曰无为。二对法体四相以释,色心等法一切皆有初生次住终异后灭前后集起,评之曰为,虚空等三无彼为故,名曰无为。”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无为”的解释

  无因缘的造作,即真理的别名。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无为”的解释

如八种无为中说。
二解  集论二卷五页云:云何无为?几是无为?为何义故,观无为耶?谓有为相违,是无为义。法界法处一分是无为。为舍执着常住我故;观察无为
三解  成唯识论二卷三页云: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且定有法,略有三种。一、现所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现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证知是有。无为非世共知定有;又无作用如眼耳等。设许有用;应是无常。故不可执无为定有。然诸无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显性故;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又虚空等,为一为多?若体是一,遍一切处;虚空容受色等法故;随能合法,体应成多。一所合处,余不合故。不尔;诸法应互相遍。若谓虚空不与法合;应非容受,如余无为。又色等中有虚空不?有应相杂。无应不遍。一部一品结法断时,应得余部余品择灭。一法缘阙得不生时,应于一切得非择灭。执彼体一,理应尔故。若体是多;便有品类;应如色等,非实无为。虚空又应非遍容受。余部所执离心心所,实有无为,准前应破。又诸无为,许无因果故;应如兔角,非异心等有。然契经说有虚空等诸无为法,略有二种。一、依识变假施设有。谓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数习力故;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所现相,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假说为常。二、依法性假施设有。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立证会;故名择灭。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显;故名非择灭。苦乐受灭,故名不动。想受不行,名想受灭。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设名。遮拨为无,故说为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勿谓虚幻,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故诸无为,非定实有。
四解  杂集论八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无为?离三相故。生灭住异三有为相,究竟相违,故名无为
五解  五蕴论七页云:云何无为?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及真如等。云何虚空?谓若容受诸色。云何非择灭?谓若灭,非离系。此复云何?谓离烦恼对治,而诸蕴毕竟不生。云何择灭?谓若灭,是离系。此复云何?谓由烦恼对治故;诸蕴毕竟不生。云何真如?谓诸法法性,法无我性。
六解  广五蕴论十五页云:云何无为?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择灭无为,及真如等。虚空者:谓容受诸色。非择灭者:谓若灭,非离系。云何非离系?谓离烦恼对治,诸蕴毕竟不生。云何择灭?谓若灭,是离系。云何离系?谓烦恼对治,诸蕴毕竟不生。云何真如?谓诸法法性,法无我性。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无为”的解释

无造作之意。为“有为”的对称。即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无为法原是涅槃的异名,后世更于涅槃以外立种种无为,于是产生三无为、六无为、九无为等诸说。一切有为法,均具“生、住、异、灭四相,生灭无常,所以只是现象。而无为法无此四相,不生不灭,是一切现象的本体。本体不待因缘造作,故名无为无为法亦即是真如,真者真实,如者如常,本体有真实如常之相,故名真如。有为法是世俗谛之法,是世俗所见世间的事相;无为法是胜义谛之法,是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无为法是体、是性、是理;有为法是用、是相、是事。如水与波,水是体、波是用,水是性、波是相,所以此二者是“非一非异”。 - 于凌波居士著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无为”的解释

无因缘的造作,即真理的别名。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无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