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下分结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法相辞典、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阿含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五下分结”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梵语pan~ca-a^varabha^gi^ya-sam!yojana^ni。指顺益下分界之五种结惑。乃对五上分结而立五下分结。全称五顺下分结。略称五下结、五下。即三界中之下分界(欲界)之五种结惑,系缚众生,令其不得超脱其界。五下分结即:(一)欲贪,于顺情境上生起贪着之心而无有厌足。(二)嗔恚,于违情境上生起嗔恨之心而不自已。(三)有身见,于名(心)、色(色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妄计为身,执着我见。(四)戒禁取见,取执非理无道之邪戒。(五)疑,迷心乖理,狐疑不决,由此疑惑而迷真逐妄,背觉合尘。

  欲界众生由于上述之欲贪与嗔恚二结,遂不得超离欲界,若有能超离者,由有身见等后三结,终亦还下于欲界,故偏立此五种,称为顺下分结。五顺下分结以三十一事为自性,所谓欲贪与嗔恚各为欲界五部之所断,故有十事;有身见为三界见苦所断,故有三事;戒禁取见为三界各见苦、见道所断,故有六事;疑为三界各四部之所断,故有十二事,总成三十一事。[杂阿含经卷三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一、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顺正理论卷五十四、大乘义章卷五末](参阅“五部”115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术语)谓系缚有情于欲界之五种烦恼。见结条附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术语)三界中,欲界之结惑曰下分结,立五结:一贪结,贪欲之烦恼。二嗔结,嗔恚之烦恼。三身见结,我见之烦恼。四戒取结,取执非理无道邪戒之烦恼。五疑结,狐疑谛理之烦恼。此五惑于欲界而起者,且为之不能超脱欲界,故谓之下分结。俱舍论谓之顺下分。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四教仪集注中,三藏法数二十四。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己。由此嗔惑系缚。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三身见结身见者。谓欲界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分界妄计为身。由此见惑系缚。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名色者。名即心也。色即色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二种下分。谓见道、是修道下分。欲、色、是色无色界下分。约此二种下分,说五下分结。依初下分,说萨迦耶见、戒禁取、疑。依第二下分,说贪欲、瞋恚。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三界中,欲界之结惑,曰下分结。
  一、贪结  贪欲之烦恼。  四、戒取结  取执非理无道邪戒之烦恼。
  二、嗔结  嗔恚之烦恼。  五、疑结  狐疑谛理之烦恼。
  三、身见结  我见之烦恼。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指顺益下分界的五种结惑。乃对五上分结而立五下分结,全称五顺下分结。即三界中的下分界(欲界)之五种结惑,系缚众生,令其不得超脱其界。五下分结即:一、欲贪,于顺情境上生起贪著之心而无有厌足。二、嗔恚,于违情境上生起嗔恨之心而不自已。三、有身见,于名(心)、色(色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妄计为身,执著我见。四、戒禁取见,取执非理无道之邪戒。五、疑,迷心乖理,狐疑不决,由此疑惑而迷真逐妄,背觉合尘。



欲界众生由于上述之欲贪与嗔恚二结,遂不得超离欲界,若有能超离者,由有身见等后三结,终亦还下于欲界,故偏立此五种,称为顺下分结。见《俱舍论》卷二十一。 - 于凌波居士著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五下分结”的解释

身见(我见)、戒禁取(誓守禁戒与禁忌)、疑(对正法的疑惑)、欲贪、瞋恚,为证入第三果的圣者所断除的烦恼,另译作「五下结、下分结」。(相关词「断下分结」「断五下分结」) - 庄春江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五下分结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