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pan~ca a^varan!a^ni,巴利语pan~ca ni^varan!a^ni。即五种障碍。又作五碍。(一)指女子无法成为梵天王、帝释、魔王、转轮圣王、佛等五者。一般五障常与“三从”连用。又大宝积经卷三十八之说,则缺魔王一障。[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超日明三昧经卷下、法华经玄赞卷九本](参阅“女子五障”917)
(二)指修道上之五种障碍。又作五盖障。大日经疏卷一举五种:(一)烦恼障,根本烦恼之障碍。(二)业障,过去、现在恶业之障。(三)生障,因前业而生于恶环境之障。(四)法障,因前世之因缘,无法遇善知识,故有不得闻法之障。(五)所知障,虽闻正法,然因诸种因缘而无法修行般若波罗蜜。又有恶道障(生三恶道)、贫穷障(生贫穷之家)、女身障(受女身之果报)、形残障(肢体残损,诸根不具)、喜忘障(健忘)为五障者。
(三)指五力之障碍,即欺、怠、嗔、恨、怨等五障。欺能障信,怠能障进,嗔能障念,恨能障定,怨能障慧。[法华玄义释签卷一上]
(术语)女人之身具五种之障碍也。又云五碍。法华经提婆品曰:“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又见中阿含经二十八,智度论九。[囗@又]欺为信障,怠为进障,嗔为念障,恨为定障,怨为慧障。见法华经。[囗@又](名数)修道有五障。一、烦恼障,根本之烦恼,障盖净心,妨害道机,而不使入于佛法。二、业障,过去之重罪乃至诽谤正法也。以先业之障未除,而有种种之难不得入于佛法。三、生障,若得无难之生处,则必悟道,然先业乘之,而受无暇之身为趣生障,不得入于佛法。四、法障,已生无障之处,又有悟道之机,以先世障法等缘故,不逢善友,不得闻正法。五、所知障,已逢知识,得闻正法,而有种种之因缘,两不和合,妨修般若。见大日经疏。
1.指女人身体所有的五种障碍,法华经提婆品说:“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2.法华经中说:欺为信障,怠为进障,嗔为念障,恨为定障,怨为慧障。3.指修道之五障,即烦恼障、业障、生障、法障、所知障。 - 陈义孝编
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页云:云何障碍?谓有五障。一、增上戒障。二、增上心障。三、增上慧障。四、往善趣障。五、利养寿命所作事障。云何名为增上戒障?谓如有一,或是奴婢,或是获得,或有所言,广说一切障出家法,而与相应。如是名为增上戒障。云何名为增上心障?有十一障。当知名为增上心障。谓数与众会为初,处分居处为后。云何名为增上慧障?谓于正法及说法师,不起恭敬;陵懱正法及说法师。轻贱自己。于法悭悋;障他正法,令背正法,毁谤正法。如是等类,当知皆名增上慧障。云何名为往善趣障?谓如有一恶欲、邪见、多诸忿恨、乃至广说。如是色类,顺诸恶趣受学转法,当知是名顺恶趣障。利养障者:谓随所行,令未信者,更增不信,其已信者,能令改变。不乐功德。不时时中精勤修习施福业事。不乐为他引摄所有利益安乐。如是等类。寿命障者:谓不谨慎,远避恶象,广说乃至不善远离有灾有疫诸恶国土。又不远离诸因诸缘未尽寿量能令夭殁。如是等类。所作事障者:谓能障碍营衣钵等所有事业。如是一切,总摄为一,应知说名利养寿命所作事障。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