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唯识宗所主张形成一切法的十因之一。指三界之诸法中,能障碍某一法之生、住、成、得等状态,均为该法之相违因。(参阅“十因”418)
(二)因明用语。因明三支作法中,因(理由)支所显之过误总括有十四种,其末四项即属相违因之过。此四项为:法自相相违、法差别相违、有法自相相违、有法差别相违。盖于因明论式中,因之成立,必须具备三种条件,即:(一)遍是宗法性,(二)同品定有性,(三)异品遍无性。上记四项过误乃因仅具有“遍是宗法性”,而缺乏后二性,既非同品定有,亦非异品遍无,而恰与“正因”相反,故称相违因。相违因不仅无法证明所欲证明之宗(命题),反而证明与其反对之宗,故相违因与正因相违之结果,反成相违宗之正因。(参阅“四相违”1734)
(术语)十因之一。为法将生而障碍之使不生者。
瑜伽五卷十二页云:依障碍因依处,施设相违因。所以者何?由欲系法将得生,若障碍现前,便不得生。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及不系法,亦尔。如生,如是得,成,办,用,亦尔。是故依障碍依处,施设相违因。
二解 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于所生法能障碍因,名相违因。无记中云:霜雹灾等诸障碍法,望彼滋稼,为相违因。杂染中云:此杂染法相违因者:谓出世间种姓具足,值佛出世,演说正法,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及与一切菩提分法。清净中云:种姓不具足,不值佛出世,生诸无暇处,不亲近善士,不听闻正法,不如理作意,数习诸邪行;彼望清净,为相违因。
三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页云:十四、障碍依处。谓于生住成得事中,能障碍法。卽依此处,立相违因。谓彼能违生等事故。 - 朱芾煌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障碍某一法的生、住、成、得等状态,均为该法的相违因。参阅“十因”。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