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abhimukhi^-bhu^mi。音译阿比目佉普。为菩萨乘十地之第六。即此地系真如净性显现之位,故有此称。又作现在地、目见地。又成唯识论卷九载,现前地,住缘起智,引生无分别最胜般若,令现前故。[楞严经卷八](参阅“十地” 419)
(术语)菩萨乘十地之第六地。真如净性显现之位。最胜般若显现之位。楞严经八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唯识论九曰:“现前地,住缘起智,引无分别最胜般若,令现前故。”
菩萨十地之第六地名。真如本性显现之位,亦是最胜般若显现之位。 - 陈义孝编
瑜伽四十八卷十二页云:由此地中,无着智现前、般若波罗蜜多住、现在前故;名现前地。卽由此义、当知亦名缘起相应增上慧住。如缘起相应增上慧住中广说。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三页云: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
三解 显扬三卷二页云:六、现前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五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智非智二种所作诸行流转止息法境微妙慧蕴,多分有相任运相续妙智现前。是故此地、名为现前。
四解 摄论三卷二页云:何故六地、说名现前?由缘起智为所依止,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世亲释七卷十七页云:何故六地名为现前?谓此地中,住缘起智。由此智力、无分别住,最胜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现前;悟一切法、无染无净。于第七地,当成有行;第八地中,当成无行。无性释七卷二十页云:言现前者。最胜般若到彼岸住、现在前故。谓此地中,证缘起住缘起智力、令无分别最胜般若到彼岸住、自在现前;知一切法、无染无净。
五解 成唯识论九卷十三页云:六、现前地。住缘起智、引无分别最胜般若、令现前故。 - 朱芾煌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六地。此位菩萨,观十二缘起,能引发离染净差别无分别最胜智令现前,如《解深密经》云: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唐代遁伦撰著《瑜伽论记》,有云:“现前观察诸行流转者,后智现前观于缘起。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者,无分别智多修功用方现在前。二智现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参阅“十地”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