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十二因缘中之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者。据华严经疏卷三十九、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六十六等载,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因果,即以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之因;爱、取、有三者为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为未来之果;识、名色、六入、触、受五者为现在五阴之身,故称现在五果。玆依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一之解释,即:(一)识,识者,初入胎阿赖耶现行之识种。其由过去无明业行为因,且此识与父母三缘和合,乃有色身之增长,此为胎中现在果。(二)名色,名,即识心;色,即羯逻蓝(梵kalala ),为凝滑、胞胎、膜之义。指胎中初七日之形位,为胎内五位之一。其诸根尚未成长,为五蕴肉团之体,此为胎中现在果。(三)六入,六入者,即六根、六处。谓四七日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渐渐增长具足,因其能入于诸尘,故称为入,此为胎中现在果。(四)触,谓六根成就,十月满足而出于胎中,身根触风而知寒热,故称为触,此为出胎现在果。(五)受,谓出胎之后,诸根领纳分别苦乐、好恶等事,故称为受,此为出胎现在果。
(术语)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言之。一、识,胎内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为名。身为色。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三、六处,六根具足,将出胎内之位。四、触,既出胎内而触于外境之位。五、受,分别苦药之位。即十二因缘中自第三至第七者。以无明与行之二者为过去之因,以此五者为现在之果,以次之爱取有三者,为现在之因,以次之生,老死二者为未来之果。
(名数)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之五者,为依无明与业过去之因而显之现在之果,故名。参照十二因缘条。
[出华严经疏并演义钞] 谓以十二因缘。分为三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是过去之因。爱取有三者。是现在之因。生老死二者。是未来之果。识与名色六入触受五者。是现在五阴之身。故名现在五果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一识识者。谓初入胎阿赖耶现行之识也。以由过去无明业行为因。而此识与父母三缘和合。乃有色身增长。是为胎中现在果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二名色名即识心。色即羯逻蓝也。此之名色。是胎中初七日之形位。诸根未成之称。即五蕴肉团之 - 明·一如等 撰
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为现在五果,因为它们是依着过去无明与业的因而显现的五种现在果报。 - 陈义孝编
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言之。一、识,胎内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为名。身为色。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三、六处,六根具足,将出胎内之位。四、触,既出胎内而触于外境之位。五、受,分别苦乐之位。即十二因缘中自第三至第七者。以无明与行之二者为过去之因,以此五者为现在之果,以次之爱取有三者,为现在之因,以次之,老死二者为未来之果。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