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业道?业道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业道”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业道”的解释

  梵语karma-ma^rga。业作用之场所(所行之义),或指有情众生苦乐果报(异熟)之通路(能通之义)。一般分十善业道与十恶业道两类。小乘说一切有部以“所行之义”来解释业道,认为十善、十恶之中,属于身、语二业者,各有七种,其本身即为业;以其为思业(意志、意业)作用之场所,故称业道。复次,意亦有善恶各三种(即无贪、无嗔、正见;贪、嗔、邪见或痴),其本身虽不属于业,然此三种产生时,思业即以此为场所而有作用,故亦为业道

  经量部与大乘唯识宗认为十业道皆为业,统称为业道。盖业道以“思”(分为动发胜思、审虑思、决定思)为其体,其中,动发胜思乃动发身、语等行为(前七业道)的现行之思,名之为业,其业复成为审虑思与决定思作用之场所,故为业,亦为业道。又如此以现行之思为因,所熏习之思的种子亦为业道。此外,贪、嗔、痴三者本身即为业,而三者之间,由贪生嗔,由嗔生痴;前者能够成为后者之道,或辗转互为道,如此能成为轮回六道之通路,故亦称业道。此一论点,即以所行、能通二种意义来解释业道。然而此业道,完成业之经过可分加行(预备之行为)、根本(完成行为)、后起(完成后之从属行为)等三阶段,其中,“根本”即称“根本业道”。[俱舍论卷十七、阿毗达磨发智论卷十一、成唯识论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八、卷五十九、卷六十](参阅“十善十恶”468、“业”549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业道”的解释

  (术语)三道之一。善恶之所作,使人向于六趣,故名为道。胜鬘经宝窟上末曰:“造作称业,通人向于三途,名之为道。”智度论九十二曰:“小者不名业道,以其能趣恶处故为道。”业以思之心所为体,十善十恶,共为业(即思游履之所),故名为道。即业之道也。俱舍论十七曰:“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囗@又]监视人善恶作业之天神地祇谓为业道神。略曰业道。观念法门引净土三智经曰:“向天曹地府一切业道数数首过。”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业道”的解释

如十业道中说。
二解  成唯识论一卷十五页云:起身语思、有所造作;说名为业。是审决思所游履故;通生苦乐异熟果故;亦名为道。故前七业道、亦思为自性。或身语表,由思发故;假说为业。思所履故;说名业道
三解  成业论十八页云:思复云何得名业道?思有造作,故名为业。复与善趣恶趣为道。通生彼故。得业道名。或所动身,是思业道。三种思业,依彼转故。
四解  俱舍论十七卷一页云:依何义名业道?颂曰:此中三、唯道,七、业亦道故。论曰:十业道中,后三唯道。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彼相应思、说名为业。彼转故转,彼行故行;如彼势力而造作故。前七、是业。身语业故。亦业之道。思所游故。由能等起身语业思,托身语业为境转故。业业之道、立业道名。故于此中言业道者,具显业道、业、业道义。虽不同类,而一为余。于世典中,俱极成故。离杀等七,无贪等三,立业道名。类此应释。此加行后起,何缘非业道?为此依此,彼方转故。又前说此,摄粗品故。又若由此有减有增,令内外物有增有减;立为业道。异此不然。譬喻论师,执贪瞋等,卽是意业。依何义释,彼名业道?应问彼师。然亦可言,彼是意业。恶趣道故,立业道名。或互相乘,皆名业道。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业道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