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载,退失菩提心之法有五,即:(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则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三)好求法师过罪,谓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若窥伺以求其过,则不唯无听受之诚,且亏事师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四)常乐处在生死,谓修菩萨行者,当勤精进以求出离,若耽着五欲,造诸恶业,于诸生死心无厌离,则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五)不喜读诵经典,谓修菩萨行者,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诚心读诵,求其妙义,依解进修,成菩提果;若不喜乐受持读诵,则所修之行无所依据,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
[出涅槃经]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三好求法师过罪谓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若窥伺以求其过。则不惟无听受之诚。且亏事师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四常乐处在生死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