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ekavyu^ha-sama^dhi。指心专于一行而修习之正定。又作一三昧、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一行三昧复分为二,即:(一)理之一行三昧,乃定心观法界平等一相之三昧。入此三昧,则知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为平等无二、无差别相,故于行住坐卧等一切处,能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四○一中):“一庄严三昧者,得是三昧,观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如是等无量皆一。(中略)是三昧常一行,毕竟空相应三昧中,更无余行次第。”(二)事之一行三昧,即一心念佛之念佛三昧。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大八·七三一中):“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宝积经卷四十七、大品般若经卷五、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
(术语)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数四曰:“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次,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异名。一心念佛也。文殊般若经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见起信论义记下末,安乐集下,往生礼赞。
[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 明·一如等 撰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 - 陈义孝编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经云一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