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而言,为自然冲动之欲望;狭义而言,则为意识间多种动机、目标、方法之一种选择,而欲获实现者。佛教中相当于意志之字为思(梵cetana^ ),凡意志之活动,称为思业;已发为行动者,称为思已业(身业、语业)。行(梵sam!ska^ra ,活动之意)之一词,亦含意志之意味。德国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 1788~1860)谓,一切生命现象之根源为其原意志,而意志本身常为盲目之冲动。佛教学者即借用此盲目意志以喻“行”。然此种形上学根源之意志论,与佛教原本之立场相反。佛陀否定世界为神之意志(神意说)或宿命说,亦否定“无因无缘”之说,而主张个人应本其自由意志为主之努力论。
此有广义狭义的解释。自广义来说,意志为自然冲动的欲望;自狭义来说,则为意识间多种动机、目标、方法的一种选择,而欲获实现者。在佛教中说,凡意志之活动,称为思业;已发为行动者,称为思已业(身业、语业)。行蕴的行,亦含有意志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谓,一切生命现象的根源为其原意志,而意志本身常为盲目之冲动。佛教学者即借用此盲目意志以喻“行”。然此种形上学根源之意志论,与佛教原本之立场相反。佛陀否定世界为神之意志(神意说)或宿命说,亦否定“无因无缘”之说,而主张个人应本其自由意志为主之努力论。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