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心识起作用之时。为“无心位”之对称。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所举,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与无余涅槃界位等六位除外,余皆为有心位。此外,唯识宗认为八识俱起,然因七、八二识恒常相续不断,而前五识起作用时,必与第六识俱起,故唯识宗仅就第六识之起与不起,而论有心或无心。然俱舍宗不认可二心并起,故不论六识中任何一识起作用时,皆称为有心位。[成唯识论卷七](参阅“五位无心”1090)
(术语)谓心王起时。对于无心位而言。小乘萨婆多部不许二心并起,故不论六识中何者动作时名为有心位。大乘许八识俱起,七八二识恒相续而不止,故不论有无。又前五识必伴第六识而起。故唯就第六识之起不起而论有心无心。见成唯识论七。
指心识在生起作用的状态下,称“有心位”,为“无心位”的对称。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所举,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天位、灭尽定位与无余涅槃界位等六位除外,余皆为有心位。此外,唯识宗认为八识俱起,然因六、 八二识恒常相续不断,而前五识生起作用时,必与第六识俱起,故唯识宗仅就第六识之起与不起,而论有心或无心。参阅“五位无心”条。见《成唯识论》卷七。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