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myag-dr!s!t!i,巴利语 samma^-dit!t!hi。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审虑诸法性相等之有漏、无漏慧,称为正见。系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为“邪见”之对称。即远离或有或无之邪见,而采取持平正中之见解,如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之见解皆属正见。故广泛言之,凡为佛教所认可之道理,皆属正见。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载,正见可分为二类,即:(一)有漏正见,又作世俗正见。即与意识相应之有漏善慧,系有漏有取者,故转向善趣,招未来可喜所欲之果。(二)无漏正见,又作出世间正见。即尽无生智所不摄之意识相应善慧,如八种无漏忍、有学八智、无学正见等。[杂阿含经卷二十八、顺正理论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俱舍论卷二、成实论卷十六见智品、大乘义章卷八本]
(术语)八正道之一。离诸邪倒之正观也。华严经三十曰:“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胜鬘经曰:“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Right Understanding == 正见
see Right View.
Right View == 正见
understanding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e first of the Eightfold Path.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痴颠倒的如实知见,是八正道之一。 - 陈义孝编
分别缘起禄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正见?世尊告曰:所谓现观前方便慧,正现观慧,及与现观后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圣教诸邪解行。
二解 如八支圣道中说。
三解 瑜伽六十二卷十页云:此中若世间慧,若出世慧,总略为一,说名正见。
四解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又正见者:能善通达真实法故。
五解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又能了知四圣谛故;名为正见。
六解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一、正见。谓于见道中得遍觉支时,见清净,及于修道中,安立后得遍觉支,见清净,总合此二,名为正见。
七解 法蕴足论五卷十二页云: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
八解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正见?答:尽无生智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此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者:卽世俗正见。如前广说。无漏者:谓无漏忍及学八智,无学正见。
九解 品类足论八卷一页云:正见云何?谓圣弟子等、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遍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般舍那;是名正见。 - 朱芾煌
正确的见解,另译作「等见」。(反义词「邪见」) - 庄春江居士编
正确的见解,也就是对因果、事理、四谛与三法印等、信受理解,并以之作为自己的见地,为八正道之一。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当然以正见为最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於事理才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悟入正道。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