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种子?种子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种子”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梵语bi^ja,巴利语同。(一)如同谷类等之由其种子所生,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亦有其产生之因种,称为种子。谷类之种子称为外种;对外之种子而言,唯识宗将种子摄于阿赖耶识中,称为内种。内种子系指其生果功能而言(生果作用),乃为现行诸法(现在所显现之诸现象)薰习于阿赖耶识中而形成一特殊之习性者,故又称习气或余习。

  种子之说,原为一种譬喻,最早见于杂阿含经。部派佛教中之化地部亦谓,于“穷生死蕴”之识中,常藏有色法与心法之种子;对此,经量部认为色法与心法互为种子而具有薰他之性质,故主张“色心互薰”之说。于瑜伽师地论中,立阿赖耶识为“种子识”,并谓此识能生色、心、善、恶等一切诸法,而藏有一切种子

  “种子”一词,其后成为大乘唯识学重要术语之一。据成唯识论卷二之说,于阿赖耶识中,能同时生起七转诸法现行之果,又具有令自类之种子前后相续不断之功能;即能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等诸法之功能者,皆称为种子。如同植物之种子,具有产生一切现象之可能性。种子藏于阿赖耶识中,前者(种子)为因、作用,后者(阿赖耶识)为果、本体。然种子自身并非一客体,而系一纯粹之精神作用。

  自类别而言,种子可分两种:(一)能产生诸现象(众生之迷界)者,称为有漏种子。  (二)能生菩提之因者,称为无漏种子。有漏种子复可分为二类:(1)能产生与种子同种类之现象者,称为名言种子、等流种子、等流习气。(2)可帮助名言种子,以善恶业而产生异熟作用者(即具有产生当来有漏果之功能),称为业种子、异熟种子、有支习气、异熟习气。上述之中,名言种子系一切诸法之“亲因缘”种子,乃以名言为缘所薰成之种子,又分成表义名言与显境名言两种。表义名言种子,指于名言(名、句、文等)中诠表诸法之义者;第六识即缘此名言,随其语言音声而变现一切诸法之相状,由之所薰成之种子。显境名言种子,指缘前七识之见分(认识诸法相状之作用)为境,随缘所薰成之种子。若就现行所受用之情形而言,名言种子又有共相与不共相二种名言种子。共相名言种子,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举凡可供自他共同受用者,是为共相;能生起此类共相境界之种子,皆称为共相名言种子。自相名言种子,例如各人之身体,仅能供一己受用;能变现此等自相之种子,称为自相名言种子。又就作用而言,共相与不共相之名言种子均由共业与不共业之业种子为之资助,始能招感其相,即共业种子资助共相种子,始能招感共相;不共业种子资助不共相种子,始能招感不共相。准此可知,大乘唯识之宗义,乃谓无论依报、正报等一切万法皆由种子所变现者。

  另据成唯识论卷二、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二之说,种子具有六项条件,称为种子六义,即:(一)刹那灭,由于无常而有生灭之变化。(二)果俱有,果者,识与根。识与根同时俱起,互不相离。(三)恒随转,识起时,种子亦随而转动,无有间隔。(四)性决定,诸识所缘之善、恶等性,必有因果,而无有间杂,譬如眼识缘恶境则成恶法而不能成善法。(五)待众缘,识非为一因而生,必藉外缘方能产生现行。(六)引自果,色(物质)与心各自引生自果,色法由色法之种子所生,心法由心法之种子所生,并非交互而成者。

  至于种子生起之情形,依历来各种主张,可归纳为三说:(一)本有说,护月之主张,称为“本有家”。(二)新薰说,难陀、胜军之主张,称为“新薰家”。(三)新旧合生说,护法之主张,称为“新旧合生家”。唯识宗系以第三说为正说,即认为种子有二类:  (一)本有种子,即自无始以来,先天存在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又称本性住种。(二)新薰种子,即由后天现行诸法所薰习成之种子,又称习所成种。诸法之发生,除初入“见道”刹那之无漏智,仅从本有无漏种子生起外,其余一切法无不由本有、新薰二类种子和合而生。盖唯识宗对于由“种子”变现成“诸法”之关系,最重要者即为:由“三法”所构成的“二重”因果说。所谓三法,即指“能生之种子”(本有种子)、“所生之现行”、“所薰之新种”(新薰种子);所谓二重因果,即指“种子生现行”、“现行薰因种子”。此三法同时辗转互成二重之果,即一种子既为同一刹那间之“现行之因”,亦为后一刹那之“种子之果”,故又可称为“种子种子”。当色、心之诸缘和合时,阿赖耶识所持之种子必令当前之外界产生某种现象,此即“生起现行”;于同一刹那,其现行之法必随所应而薰种子,此即现行薰种子。就八识而论之,则第八识所持之种子为因,生起眼等之七转识;同一刹那,七转识之现行法亦为因,而生起第八识之种子,故有所谓“七转、八识,互为因果”之说。

  此外,唯识宗之另一宗义“五姓各别”说,乃依据本有无漏种之种别及其有无等问题而建立者,即主张一切有情众生自本有以来即具有声闻种姓、独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性有情等五种不同之类型,各有所别,而不可转变改易;此一主张相对于一乘家“众生悉有佛性”之说。[解深密经卷二、俱舍论卷四、卷五、瑜伽师地论卷五、卷五十一、卷五十二、显识论、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瑜伽论记卷十三上、卷十三下]

  (二)密教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乃真言行者修字轮观时所观照者。又作种字、种子字。所以称种子者,乃因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赅摄于一字”之意。故知“种子”一词,含有引生、摄持之义。例如合十字为一句,若以第一字为种子,则可依之引生下面九字所具有之观智,同时此九字之意义亦可摄入第一字。密教即以此理表示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于一字专注行观,修诸行愿,即能于一切行愿皆得圆满。

  一般而言,种子具有三义,即:(一)了因义,譬如由烟而识火之体性;经由观种子之字门,即可了知佛智。(二)生因义,譬如由谷类等之种子可生出根茎花果等;由种子可生三昧耶形。(三)本有义,意谓字门即诸法之根源,具足本来之性德,而可作为轨范者。以具足上述三义,故密教诸尊多以之为表征。

  诸尊之种子,就来源而言,有下列数种:(一)较常见者,多采取真言之第一字,例如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种子为豙,月天之种子为傊,水天之种子为釯。(二)以真言之中字为种子者,如地藏之种子嵔。(三)亦有采用真言之终字为种子者,如金刚界大日如来之种子徤,释迦之种子澊。(四)取梵号以为种子者,如文殊之种子祷,药师之种子螌。(五)取自与本誓相应之用语,如圣观音之种子逘,系取自  samantamukha(普门)一语。(六)真言与梵号并取者,如阿弥陀佛之种子逳。

  除一尊各别之种子外,另有共通于此类诸尊之种子,称为通种子,例如金刚界五部,各以其主尊(大日、阿■、宝生、弥陀、不空成就)之种子为其各部之通种子。又种子并不限于诸尊所用,一切法门悉得建立种子,如五大各有其种子:地之种子为豙(阿字门),水为釯(缚字门),火为高(啰字门),风为嵔(诃字门),空为傡(佉字门)。此外,书写种子之曼荼罗,称为种子曼荼罗;以种子观行,则称种子观。历来有将密教经轨中诸尊之种子辑录成诸尊种子真言集、种子集等。[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卷下、大日经疏卷一、卷六、卷十、卷十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漫荼罗大钞四曰:“种子者,&DF-8770;字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或&DF-875F;字或&DF-87AB;字,或&DF-87A7;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法相宗所谈,对于现行法之称。指在阿赖耶识中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而谓之种子。犹如草木之种子也。是为有为法之正因,四缘中因缘之实体也。唯识论二曰:“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唯识述记二本曰:“种子即是诸法因缘,皆因相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为第四点之阿&DF-874B;。以此为五转中第四,第四转入涅槃之种子故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有多种:(一)&DF-87D3;唅字。合&DF-8740;&DF-8770;&DF-874B;&DF-874A;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谓&DF-87D3;字最初之横点,即&DF-8740;字东方发心大圆镜智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DF-874B;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上点是&DF-874A;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智无量寿佛也。本体之&DF-8770;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为北方之佛)。此四字合而&DF-87D3;之一字成,则中央之大日方便善巧智具足圆满也(不动之降魔,大方便善巧也)。上者约于东因之义。若约于中因之义,则&DF-8740;是本不生之义,是中央本有之因也;&DF-8770;是行因东方也;&DF-874B;是寂静南方证菩提也;&DF-874A;以真如圆寂法身涅槃之故(略出经四)为西方,&DF-87D4;字是北方方便究竟之果德也。自此种子之义,而明王之德,所以为诸尊之通体,大日之教令轮身,可知。(二)&DF-87C3;漫字。大疏十曰:“&DF-87C3;漫字&DF-8768;摩是我义。入阿字门,即无我也。又以此大空三昧而怖畏众魔,以此字亦有阿声及点也。”以上二种子最通用。(三)&DF-87D5;路字(底哩三昧耶经上卷,以&DF-8740;&DF-876A;&DF-87D4;&DF-87C3;之四字为种子故),此字于离尘之&DF-876A;字加&DF-8748;之三昧点,尘垢即为烦恼魔故,离尘三昧之&DF-876A;字即降魔三昧也。(四)&DF-87A4;吽字。演密钞七曰:“疏此是中胎[合*牛]字义者,此不动明王,是毗卢遮那成辨诸事之智,为欲善护一切菩提心故。以毕竟无相之身,作如来使者之形,行如来事,故此明王即是净菩提心大日心王。”释其义,则凡此&DF-87A4;字者菩提心之体也。众生之心动转,即有息风出入,自口出入,则自成&DF-8740;之响,自鼻出入,则自成&DF-87A4;之响,故此&DF-8740;&DF-87A4;二字俱为菩提心之体。谓胎之东方宝幢佛以&DF-8740;字为种子,则金之东方阿閦佛以&DF-87A4;字为种子。又金之大日以&DF-87A4;字为体(五佛灌顶大日真言之终句是也),则萨埵以&DF-8740;字为种子(&DF-874B;字之本体为&DF-8740;字故),胎之大日以&DF-8740;字为种子,则萨埵以&DF-87A4;字为种子也。此以大日为自心之体性,萨埵亦为菩提心之体故也。而不动亦为众生本有之体性,故以&DF-87A4;字为其种子。又&DF-87A4;字者&DF-8740;&DF-8770;&DF-8749;&DF-8768;四字合成,&DF-8740;者东方阿閦发心,&DF-8770;者南方宝生之行因(宝珠为万法能生之因故),&DF-8749;者西方弥陀之菩提&DF-8745;(绝灭之义,绝灭无明而圆满功德故),&DF-8768;者上之空点即北方不空成就之涅槃也。故此一字具四智四佛四转四部,所以不动即为大日也。(五)&DF-8740;阿字&DF-87D5;(字下所引依底哩三昧经)即是大日之种子故。又为自心本有之萨埵种子故。又阿字为一切诸法本不生故。诸法各各当位不动,常恒湛寂,是为不动尊。不动尊之种子,虽尚有秘诀,今示其主要之五个,其余从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DF-87A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或为&DF-8740;字,以为万法能生之本源故。或为&DF-87A6;字,以为出生万德之宝珠故。又以为羯磨部天鼓雷音佛之教令轮身故。或为&DF-87BB;字,以与不动一体又为坚牢地神故。或为&DF-87A4;字。以为不二妙成就之尊故。或为&DF-8770;字。以大黑为风之黑业之体故。或为&DF-8776;字,以与释尊(即天鼓雷音佛)一体故。或为&DF-87C3;字,以为文殊之化现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术语)真言之阿等一字,生无量之义。譬如草木之种子,故名种子。诸尊各有种子,标所具之众德。仁王经轨曰:“言种子者,引生义,摄持义。”大日经疏六曰:“作字漫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字,当如法置之。”同十曰:“以下说种子字,从一字能生多故名种子也。”同十七曰:“佛两足尊说阿字为种子种子能生多果,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及至展转无量不可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法相宗将阿赖耶识中,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叫做种子,说它好像植物的种子能开花结果。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瑜伽五十二卷十五页云:复次种子云何?非析诸行,别有实物,名为种子;亦非余处。然卽诸行、如是种姓,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为种子;亦名为果。当知此中、果与种子、不相杂乱。何以故?若望过去诸行;卽此名果。若望未来诸行;卽此名种子。如是若时望彼名为种子;非于尔时卽名为果。若时望彼名果,非于尔时卽名种子。是故当知种子与果、不相杂乱。譬如谷麦等物所有芽茎叶等种子、于彼物中,磨捣分析,求异种子,了不可得;亦非余处。然诸大种,如是种姓,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卽谷麦等物,能为彼缘,令彼得生;说名种子。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二解  成唯识论六卷八页云: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如无,非因缘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
三解  俱舍论四卷十六页云: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名与色、于生自果所有展转邻近功能。此由相续转变差别。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何名相续?谓因果性三世诸行。何名差别?谓有无间生果功能。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真言之阿等一字,生无量之义,譬如草本之种子,故名种子。诸尊各有种子,幖所具之众德。仁王经轨曰:“言种子者,引生义,摄持义。”
  “两界种子”  金胎两曼之种子也。秘藏记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为种子,胎藏因曼荼罗,故以初因为法体意也。金刚界以真言终字为种子,金刚果曼荼罗,故以后果为法体意也。”
  “三部种子”  瑜只经曰:“佛部以阿□为种子,成率都婆。莲华部以娑□为种子,成八叶莲华。金刚部以嚩□为种子,成五股金刚。”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种子为法相宗所立,是唯识学上极重要之基本理论。种子者,指在阿赖耶识中生起一切有漏无漏诸法的功能。《成唯识论》卷二曰;“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阿赖耶识)中,亲自生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识为一种功能,此功能在未发生作用,於潜在状态时,不称识而称种子;其发生作用即起现行时,不称种子而称识。所谓现行,即是能生起色、心各别不同现象的作用。种种不同色心现象,都自有他的亲因,此亲因即称为功能,又名为种子种子者,以其有生起诸法的作用,犹如草木种子,能生芽茎也。原来所谓世间一切诸法,即世间种种精神的、物质的现象,皆是阿赖耶识中种子变现而起。阿赖耶识摄持诸法种子,有生起色、心诸法的力用,此力用即称为种子。沉隐的种子(即潜伏的功能)生起色、心诸法时,称为现行。所以种子、阿赖耶识、和它所生起的现行果法,这三者是体用因果的关系,所以是“不一不异”。因为本识是体,种子是用,体用之间,体是体,用是用,所以非一;但体是此用之体,用是此体之用,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非异。再者,种子与现行之间,种子是因,现行是果,因是因,果是果,所以非一;但因是此果之因,果是此因之果,所以非异。这体用因果的道理,“理应故尔”。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七。 - 于凌波居士著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种子”的解释

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名为种子,犹如植物的种子能开花结果。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种子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