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法华部·华严部」经文272卷09页码:P0317
元魏 菩提流支译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五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论品第五之三

  王言。大师。如是不放逸行法行王。成就几法。得名行法行王。答言。大王。成就十法。而得名为行法行王。何等为十。一者自性成就。二者眷属有礼。三者智慧成就。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尊重法。六者猛利。七者恩厚。八者善解世间所行法。九者能忍诸苦。十者不取颠倒法。大王当知。自性成就王者。有于二种功德成就。一者王子大臣长者居士。城邑聚落所有人民。皆爱重王。二者无诸一切疾病。大王当知。眷属有礼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于王所作事中。即各竞办不须王忧。二者谨慎不犯王法。大王当知。智慧成就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善知方便依法善护众生。二者于欲所作之事自智能知不依他作。大王当知。常勤精进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一切库藏满足。二者无诸一切怨贼。欢喜安住。大王当知。尊重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常行一切善法无有休息。二者能化恶行众生。大王当知。猛利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于心所欲求事速能满足。二者发心所欲作事。不久思惟即成如法。大王当知。恩厚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所有眷属乐王。二者大臣一切人民皆信重王。大王当知。善解世间所行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能知恶行众生善行众生。二者王应民边得物不令有失。大王当知。能忍诸苦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于王所欲行事能满成就。二者不畏诸苦恼事。大王当知。不取颠倒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自能进趣胜道。二者常不离善知识。大王当知。成就如是十种功德者。名为成就行法行王。王言。大师。成就如是十种功德。而得名为行法行王者。若其国内有逆贼主。具四种兵。与法行王斗诤国土。及外国王来相侵夺。欲与大斗。集四部兵一切现前。行法行王云何与彼而共斗战。答言。大王。行法行王当应思惟。于三时中出三方便入阵斗战。何等三时。谓初入时中入时后入时。大王当知。初欲入时作方便者。行法行王。若见逆王。尔时复作三种思惟。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所有兵马。为与我等。为当胜我。若与我等共斗战者。俱损无益。若其胜我。彼活我死。如是念已。应觅逆王所有亲友及善知识。当令和解灭此斗诤。二者行法行王。见彼逆王与己平等及胜己力者。心自思惟。不应与战。当与其物求灭斗诤。三者若见逆王。多有士众眷属朋党象马车步四兵力胜。行法行王士众虽少。能以方便现大勇健难敌之相。令彼逆王生惊畏心以灭斗诤。如是名为于初时中思惟三种方便之用。大王当知。若以亲友与物惊怖。如此三事。不能灭彼斗诤事者。行法行王。尔时复起三种思惟入阵斗战。何等三种。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无慈悲心自杀众生。余人杀者亦不遮护。我今不令如此相杀。此是初心护诸众生。二者思惟。当以方便降伏逆王。士马兵众不与斗战。三者思惟。当以方便活系缚取不作杀害。生此三种慈悲心已。然后庄严四种兵众。分布士马唱说号令。简选兵众分作三品。于上品中有上中下。以上品中下勇猛者列在于前。次列第二中品健者。次列上品最健兵马分在两厢。令护步众不生畏心。行法行王处在军中。与最上品象马车步猛健众俱。如是入斗。何以故。有五种事。能令大军竞进不退。何等为五。一者惭愧王。二者畏王。三者取王意。四者令众背后无畏。五者令念报国王恩。如力如分。不生退转。能勇战斗。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设是方便入阵斗战。尔时虽复杀害众生。而彼王得轻微少罪。非决定受忏悔能灭。何以故。彼法行王。为欲入战。先生三种慈悲心故。虽作此恶得罪轻微。非决定受。大王当知。彼法行王。为令众生。为护沙门护沙门法。为护妻子族姓知识。能舍自身及资生物。作如是业。因此事故。彼法行王得无量福。大王当知。若为护国养活人民。兴兵斗战。彼时国王。应当先发如上三心。敕令主将一依王教。如是斗者有福无罪。王言。大师。行法行王。生几种心。常能如是护诸众生。答言。大王。行法行王。于诸众生生八种心。何等八种。一者念诸一切众生如念子想。二者念于恶行众生如病子想。三者常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四者念受胜乐众生生欢喜心。五者念于怨家众生生护过想。六者能于亲友众生生覆护想。七者能于资生之中生如药想。八者能于自身生无我想。大王当知。念诸众生如念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如父母念子遮护诸恶。二者常于一切众生不舍慈心。大王当知。念恶行众生如病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忍如世病人骂诸良师。良师不生嗔恨之心。二者为断一切过失行如是心。大王当知。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于诸急难中救免其苦。二者能与胜安隐乐。大王当知。于受乐众生生欢喜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于他财物中他资生中不生贪心。二者于他富贵胜乐不生嫉心。大王当知。于怨家众生生护过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常念断彼过因远离怨家。二者能于怨家众生生亲友心。何况其余非怨家者。大王当知。于亲友众生生覆护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念令亲友坚固。二者念令一切众生不生怨憎。大王当知。于资生中生药想者。起二种心。一者有欲不行邪淫。二者能于色香味中随世受用不生贪着。大王当知。于自身中无我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往诣沙门大智人边问法。二者闻法如说修行。大王当知。行法行王。常念思惟如是八法故。不求资生。而世间人自然奉献珍奇异物国内无者。库藏盈溢。而诸世间非法恶王。鞭打百姓逼恼索者。了无其一。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行此八法者。于所作业。岁时日月星宿节朔。常与吉会。一切非人诸恶邪鬼。欲觅其便无能得者。于其国内风雨以时。五谷丰熟。人民饱足无饥渴想。一切诸虫雀鼠龙雹。能与世间作无利者。悉皆息灭。若有怨贼在其国内。一切即依自业罪过受诸苦恼。依自业尽依自业灭。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若能如是护诸众生护器世间者。不负一切世间众生。诸善行人智慧人圣人。一切众生无能呵责者。何以故。无罪过故。大王当知。如是善行王。若命终时。当生天上受彼诸天妙境界乐。而说偈言

  重法不放逸  常念利众生

  眷属有礼法  善能知他行

  自身常清净  离诸无益业

  彼王胜世间  名行法行王

  貌重言常和  于善勤精进

  善能知世间  一切诸伎艺

  以常不懈怠  方便护世间

  众生得安乐  无有苦恼者

  常乐利益他  将护一切心

  出口说爱语  安隐决定言

  知过有功德  知胜知不如

  如是王能共  众生受安乐

  于他平等心  能舍物解义

  诸臣及眷属  一切爱乐王

  具足善众集  常有大势力

  如是正法王  能久住王位

  慈心离杀生  布施断偷盗

  正欲防邪淫  实言止妄语

  和合除两舌  软语遮恶口

  正说治绮语  净命对饮酒

  净心舍三毒  受妙天王位

  大王应当知  常善护诸戒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请食品第六

  尔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干子所说法已。心大欢喜。即语萨遮尼干子言。大师仁慈不遗我国。今此旷野不可停止。愿降神德。将诸大众与我俱诣宫内寝息。何以故。我今心念。欲为大师及诸大众设于时供。萨遮尼干子言。善哉善哉。善哉大王。欲与我食。今正是时。何以故。大王当知。我从远来。道路疲极。常多饥渴。日时已至。我受王请。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干子受其请已。心大欢喜。即以萨遮尼干子及诸大众置在于前。王与四兵导从前后俱入王宫。入已。王请萨遮尼干子。坐王七宝庄严间错无价宝床。余诸一切尼干子众。随所应坐。悉皆令坐。萨遮尼干子受坐已。严炽王。即生至心恭敬心尊重心希有心。自手供给萨遮尼干子及诸大众。百味饮食极令饱足。恣意令取丰满盈溢。萨遮尼干子食已。严炽王。即以价直百千万亿上下衣服。奉施萨遮尼干子。余弟子众所应得者。悉皆施与上下衣服。尔时萨遮尼干子食食讫已。摄诸钵器澡漱清净。即语严炽王言。大王当知。王今至心。奉施沙门饮食衣服。福不可量。今且略说十五功德。何等十五。一者闭塞悭贪之心。二者能开布施心手。三者能灭无布施福邪见之心。四者能生果报不亡正见之心。五者随顺善知识人。六者远离下无智人。七者能开诸善道门。八者能闭诸恶趣门。九者能种善根种子。十者能拔不善根栽。十一者能渐薄一切诸烦恼结。十二者能增长一切诸善根分。十三者能饱足一切诸持戒人。十四者能应为自身所作已作。十五者能为利益他应作已作。何以故。大王当知。能施布施得大富。施好色食。后得妙色。观者无厌。施好香食。后得名称世间普闻。施美味食。后得资生过诸世间种种胜妙。施乐触食。后得手脚细滑柔软。施能至心。后得一切世人亲爱恭敬供养。自手布施。得多僮仆围绕给侍。依时节施。随心所须应时即得。以爱物施。后得胜妙资生境界。不损害施。后得资生坚固不坏不疲劳。施安坐受报眷属常爱。与饮食者。后得大力自在无碍。与衣裳者。得好妙色世间敬爱。施灯明者。得明净眼无诸病坏。施伎乐者。得耳不聋常闻妙声。施诸乘者。常得安乐辇舆随身。施汤药者。得无疾病形色肥鲜。施屋舍者。离诸恐怖得安隐乐。布施法者。后得不死甘露法药。离杀生者。后得长寿命不中夭。离劫盗者。后得大富资生无尽。离邪淫者。后得好妻他不能夺。离妄语者。后得实报不被他谤。离两舌者。后得和合眷属无诤。离恶口者。后得常闻胜妙音声。离绮语者。有所言说他人受用。离贪心者。得不增上厚重贪心。离嗔心者。得不增上厚重嗔心。离邪见者。得不增上厚重痴心。离憍慢者。生豪贵家得人尊敬。离嗔心者。得身端正见者爱乐。离嫉心者。得大威力所愿皆成。离悭心者。生处富足资生无乏。离非处淫者。得胜诸根具丈夫相。大王当知。施饮食者。即是与命与色与力与乐与辩。大王当知。施主爱众生。智者赞叹。名闻十方。入诸大众心不怯弱。若命终已。生上天中受妙境界。于最后身得无上道。尔时萨遮尼干子。而说偈言

  至心持戒人  能生欢喜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