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历代通载》八 ▪第4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大行。图塔由斯特立。译人随俗仍彼方言。出经逐时便题名目。故有吴品蜀晋耀焉。重叠再翻由此而始。派流失译良在于兹。且三国峙居。夫何西蜀一都。独无于代录。今大吴次纪。而以魏朝道俗具列于左方云
(甲辰) 蜀后主禅(字公嗣。先主子。改元建兴。在位四十一年。崩于洛矣。魏青龙二年。武侯卒。景元四年降于魏。蜀遂灭矣)
(十九) 沙门维只难(此云障碍)天竺国人。同沙门竺律炎至武昌郡。译经二部。及只难卒。律炎复于扬都译经三部凡三卷。时优婆塞支谦者字恭明。月氏国人。初游洛邑。受业于支亮。亮字纪明。受业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谦博览经籍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身虽细是智囊。及辟地归吴。主见而大悦。拜为博士。译经一百二十九部。一百五十二卷
(二十 丁未) 明帝睿。改太和(字元仲。聪悟能文文之子也。景初三年庚申崩嘉福殿。寿三十六。葬于高平陵)在位十三年
(二十一) 陈思王曹植者。字子建。武帝中子。十岁诵诗书十余万言。善属文。太祖见而异之曰。汝倩人耶。植曰。言出成论下笔成章。顾面试。奈何倩人乎。及长于世间艺术无不精练。邯郸淳见而骇叹。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皆讽而则之。游鱼山闻有声特异清扬哀婉。因仿其声为梵囋。今法事中有鱼山梵。即其遗奏也。始魏武欲立为嗣。植荒酒自秽。以故得免。文帝颇嫉其才。抑而不用。尝求自试。帝不允。既而十一年中。三徙其藩。植滋不得志而薨。年三十一。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志。遂营墓遗诫其子令薄葬。植在日不甚信黄老。着辨道论见意。今载藏经中弘明集
(己酉) 吴称帝迁建业。改元黄龙
(壬子) 吴改嘉禾
(癸丑) 改青龙
(丁巳) 改景初。建丑为正月
(戊午) 蜀改延熙○吴改赤乌
(二十二 庚申) 齐王芳。改元始(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秦王询。宫省事秘人皆不知。年八岁承魏祚。至嘉平六年。为司马懿废之)治十三年
(二十三 辛酉) 康僧会至吴。按吴书。赤乌四年有康居国大丞相子姓康名僧会。弃俗归缁。以游化为任。行至建康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吴人初见谓为妖异。有司奏闻。主欲幽之。诏至问状。会进曰。如来大师化已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夸己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苟无验则国有常刑。会假请七日。谓其属曰。大法废兴在此一举。当加意洗心洁斋恳求。至期无验。乃展二七又无应。权趣烹之。会默念。佛名真慈。夫岂违我哉。更请展期以死祈之又七日。众惧无天色。五鼓矣闻铿然有声。起视瓶中五色错发。大呼曰。果吾愿矣。黎明进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又言。舍利威神一切世间无能坏者。权使力士槌之。砧碎而光明自若。于是建塔度人立寺。以其所名佛陀里。寺曰建初。奉会居焉
(二十四)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为农。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自给。所写既毕即能诵。由是博览群籍。虞翻见而称之曰。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仕吴官太子太傅。僧会入吴。吴主因问泽曰。汉明何年佛教入中国。何缘不及东方。泽曰。永平十一年佛法初至。计今赤乌四年。则一百七十年矣。永平十四年。五岳道士褚善信等乞与西僧角法。于是善信负妄而死。其徒以尸归葬南岳。凡中国人例不许出家。无人流布。加之罹乱岁深方至本国。吴主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业。老庄修身自玩。放荡山林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出宗炳明佛论)
(二十五 甲子丁卯 四九) 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罗门。得法游方至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尊者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来。尊者曰。仁者习定何当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曰我虽来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祖曰。仁者既来。其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曰定习人故非人习定。我虽来此其定常习。祖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自来时其定谁习。彼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达必当如此。祖曰。定若通达一似明珠。今见仁者非珠之徒。彼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此净。祖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不是净。达磨达蒙师开悟心地朗然。尊者既摄五众名闻遐迩。方求法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尊者曰。此子名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而终未舒。愿尊者示其宿因。尊者睹之。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奉珠。众皆惊异。祖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尝赴西海斋。受嚫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长者遂舍其子出家。祖与受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谓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眼藏今转付汝。汝应保护普润来际。偈曰。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尊者说偈已。以僧伽梨衣密付斯多。俾之他国随机淹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当魏齐王芳元始八年丁卯岁也。尊者以难不可苟免。独留罽宾。时本国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乱。乃盗为释子形像潜入王宫。且曰。不成即罪归佛子。妖既自作祸亦旋踵。事既败。王果怒曰。吾素归心三宝。何乃构害一至于斯。即命破毁伽蓝祛除释众。复自秉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尊者曰。已得蕴空。曰离生死否。曰已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剑断尊者首。涌白乳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太子光首叹曰。我父何故自取其祸。时有象白山仙人者。深明因果。即为光首广宣宿因解其疑网(事具圣胄集及宝林传中)遂以师子尊者报体。而建塔焉。尊者付婆舍斯多心法信衣为正嗣。外傍出达磨达四世二十二师。祖罹难时。乃在魏高贵乡公己卯岁也
(二十六 己巳) 改嘉平
(庚午) 嘉平二年。西竺昙摩迦罗及婆芬陀至洛阳。与康僧顗等翻译众经。四分律钞云。自汉以来法流滥觞。比丘特剪发而已。未有律仪。供会斋忏事同祠祀。至曹魏之初。一同汉式。迨嘉平间。天竺昙摩迦罗(此云四时)及梵僧昙无德。康僧藏师地梨茶耶。乃阿瑜阇第九世弟子也。藏承其后妙善律宗。准用十僧大行佛制。而以戒心为日用。立羯磨受具。中夏戒律之始也
(辛未) 吴改太元
世尊示灭一千二百年矣
(壬申) 吴王亮(字子明。权之少子。十岁即位。改元建兴。治七年。后孙綝黜亮为会稽王。立兄孙休)
(二十七 甲戌) 高贵乡公髦(字士彦。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己卯为司马昭弑之。寿二十)
改正元。治六年
吴改五凤
(丙子) 改甘露○吴改太平
(戊寅) 蜀改景耀
吴王休(字子烈。权第六子。孙綝废亮立之。改永安元年。治六年。寿三十崩)
(二十八 己卯) 罽宾国贼。窃释子形服作乱。王怒以为释子不知恩。遂毁伽蓝罢释氏。二十四祖师子尊者遇害而寂
(二十九 庚辰) 陈留王奂。改景元(武帝孙。燕王宇之子。是年六月大将军司马师。弑其君高贵乡公。复立常道乡公。即奂也。是为元帝。咸熙二年二月让位晋王。晋王固辞。八月薨。孙晋炎继其位。帝又让之。炎受而立之。是为西晋矣)治五年
(三十 辛巳) 沙门朱士衡。于洛讲道行般若经。义有阙文发足于阗求正本。汉地讲经自此而始
(癸未) 蜀改炎兴。魏邓艾兵至。后主出降国亡右蜀汉二主。四十三年(而魏并之)
(甲申) 魏咸熙元
吴王皓(字元宗。孙和之子。初号明主。后恣淫虐。尝烧锯断人头。或剥人面皮凿人眼睛。在位十七年。死于洛阳。寿四十二。改元兴)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佛祖历代通载》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7】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