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氏稽古略》

「史传部」经文2037卷49页码:P0737
元 觉岸编

  《释氏稽古略》三 ▪第11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皇帝位于南郊。还登太极殿。改年曰太始(梁纪)。壬申年正月。梁湘东王绎命王僧辩等东击侯景。二月诸军发浔阳。陈霸先帅甲骑十万舟舰二千自南江出湓口。会僧辩于白茅湾。筑坛歃血为盟。景遣侯子鉴以兵拒西师。合战中江。子鉴大败。仅以身免。收散卒走还建康。景大惧涕下覆面。僧辩督诸军乘潮入淮。进军招提寺北。侯景帅众陈于西州之西。陈霸先王琳杜龛等以铁骑乘之。僧辩以大兵继进。景兵大溃。与百余骑东走。僧辩等迎简文梓宫升朝堂。帅百官哭踊如礼。命侯瑱(吐甸反)等追景及于松江。瑱进击败之。景单舸走。为其小妻兄羊鹍所杀。以盐纳景腹中。送尸建康。僧辩传首江陵枭之于市三日。煮而漆之。乃以付武库。十一月帝即位(梁纪)

  世祖孝元皇帝

  绎。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为荆州刺史。尝以高祖崩舍宫造天宫寺。请法聪禅师居之。修崇佛事。壬申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于江陵。在位三年。寿四十七 承圣(三)

  壬申 承圣元年西魏废帝钦 元年北齐 天保三年

  三月益州刺史武陵王纪在蜀。十七年闻侯景陷台城。湘东王绎讨之。谓僚佐曰。七官文士岂能匡济。适纪内寝柏殿柱绕节生华。以为获瑞。四月即皇帝位。改元天正。以子圆照为皇太子。承圣二年三月。元帝闻纪来。以书请魏伐蜀。纪闻有魏兵。遣前梁州刺史谯淹还军救蜀。七月纪自峡口不获退。复顺流东下。梁游击将军樊猛追击斩纪。及其幼子圆满圆照圆正下廷尉狱死。八月圆肃以成都降魏(梁纪)

  北齐诏僧稠禅师至京齐王洋郊迎扶接入内。稠年过七十。神宇清旷。齐主拜受禅道。从受菩萨戒法。断酒禁肉。放舍鹰鹞。去官佃渔。又敕天下。三月六日民间断屠杀。劝令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留师禁中四十余日。敕于邺城建云门寺以居师。兼为石窟大寺主。洋专务禅学。敕诸州别置禅肆。令达定慧者居之。就传教授。大起塔寺。僧尼满于诸州。佛法东流此焉盛矣(僧史)

  癸酉 梁 承圣二年西魏废帝钦二年北齐 天保四年甲戌 承圣三年十二月帝降魏西魏恭帝廓元年天保五年

  西魏不立年号。谋诛太师泰。事泄泰废钦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恭帝也(文帝第四子)。亦去年号复拓跋氏。九十九姓改单者皆复其旧(北史)

  十一月西魏兵逼江陵。帝与太子王褒谢答仁朱买臣退保金城。帝入东合竹庭。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去羽仪文物。白马素车出降。十二月帝为魏人杀之。立梁王察为梁主。资察荆州之地。是曰后梁(梁纪)

  敬帝

  方智。武帝第九子。封晋安王。元帝被害。王僧辩陈霸先奉之为梁王。乙亥年二月。梁王至自浔阳即王位。时年十三。以太尉王僧辩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陈霸先征西大将军。北齐主遣书王僧辩。以为嗣主冲藐贞阳侯以年以望堪保金陵。五月僧辩遣使。奉告于贞阳侯渊明。定君臣之礼。庚子遣龙舟法驾迎之。癸卯渊明入建康。丙午即皇帝位。改元天成。以梁王为皇太子。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初僧辩霸先共灭侯景。情好甚笃。及僧辩纳贞阳侯。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举兵袭僧辩。执而缢杀之。贞阳侯逊位出就邸。百僚上晋安王表劝进。十月晋安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在位三年。以贞阳侯渊明为司徒(梁纪) 绍泰(一)太平(二)

  乙亥 梁 绍泰元年后梁 宣帝察 大定元年西魏 恭帝二年北齐 天保六年

  后梁

  正月梁主察即皇帝位于江陵。宣帝也。昭明第三子。初封岳阳王。与元帝不平。遂求附庸于西魏。至是国曰梁。年曰大定。追尊父太子曰昭明皇帝。庙号高宗。察在位七年。上疏于魏则称臣。奉魏正朔。明帝岿在位二十四年。太子琮立。莒公也。在位二年。国归于隋

  八月北齐主如晋阳还邺。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学者。论难于前。遂敕道士。皆剃发为沙门。诏曰。得仙者可飞腾远举。不能尔者并宜改习归正诣昭玄上统剃度出家。有不从者杀四人乃奉命。由是齐境皆无道士(北齐纪。南山宣律师论衡)

  丙子 梁 太平元年后梁 大定二年西魏 三年十二月禅于周北齐 天保七年

  梁译经师四十二人。出经论七百八十卷。寺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三千人(辩正录)

  右梁四主合五十五年归于陈

  陈(陈姓都建康)

  高祖武帝 世祖文帝 废帝 高宗宣帝 后主 合三十三年

  高祖武帝

  讳霸先。字兴国。湖州长兴人。仕梁灭侯景有功。丁丑年八月进位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十月进爵为王受禅。封梁敬帝为江阴王。帝在位三年。五十七岁 永定(三)

  丁丑 陈永定元年十月改元大定三年周宇文觉元年八月废觉立毓北齐 天保八年

  周

  宇文姓。代郡武川人。父泰仕魏封周公。第三子觉袭封。丙子年十二月受魏禅。至是正月即天王位。国号周。追尊父泰曰太祖文皇帝。都长安。不立年号称元年。封魏恭帝为宋公。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色尚黑。觉性刚果恶大司马晋公宇文护之专权。八月谋诛护。事泄。护废王为略阳公。月余弑之。在位八月。年十六。迎立岐州刺史宁都公毓。即天王位。文帝长子也。曰世宗明帝。在位四年。先二年不立年号。己卯年正月太师太宗伯宇文护上表归政毓始亲万机。凡军旅之事护犹总之。其都督州军事之名。改为总管。八月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议。以为圣人沿革因时制宜。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旧制。称皇帝建年号。周王乃称皇帝。改元武成帝明敏有识。晋公护惮之。武成二年四月。置毒于糖锤。帝食而殂。寿二十七。武帝邕立。文帝第四子。在位十八年。废释道二教。寿三十六。宣帝斌武帝长子。在位二年。禅位皇太子阐。自称天元皇帝。寿二十二岁。静帝后改名衍。隋公杨坚为相。复释道二教。在位一年。禅位于隋王坚

  戊寅 陈 永定二年后梁 大定四年周世宗明帝毓 二年北齐 天保九年

  陈五月。帝幸大庄严寺舍身。群臣表请还宫。设无遮大会供僧布施。放生宥罪。扬州造东安寺。又造兴皇天宫等四寺

  周帝奉佛乘亲宗族。为先皇造卢舍那织成像二菩萨。各高二丈六尺。造等身檀像一十二躯各二菩萨金刚狮子等。妙丽天成(辩正录)

  己卯 永定三年六月帝崩大定五年周八月称皇帝 武成元年天保十年十月帝殂

  陈帝写经一十二藏。造金铜像百万躯。修故寺三十二所。度僧尼七千人(辩正录)

  北齐显祖宣帝洋在位十年。佛法大盛。所度僧尼八千人(律师论衡)

  世祖文帝

  讳茜。字子华。武帝兄昭烈王之长子也。封临川王。太后以遗诏立之。在位七年。寿四十五 天嘉(六)天康(一)

  庚辰 天嘉元年大定六年周武成二年 四月帝殂北齐乾明元年 十一月皇建元年

  北齐二月。太子殷立。改元乾明。八月太后废之为济南王。常山王演立。十一月改皇建元年。皇建二年十月帝畋猎坠马绝胁殂。遗命弟湛入继大统。改皇建二年为太宁元年。演湛皆宣帝之弟

  二祖慧可大师尊者 洛京武牢姬氏子。初名神光。博涉诗书。尤精玄理。幼年抵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于永穆寺。其师指之。见达磨于少室山(少林寺也)。得法机缘列达磨章下。祖之继阐玄风也博求法嗣。至北齐有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云。是吾宝也。即为剃落宜名僧粲。于光福寺受具。执侍经二载。祖乃告之曰。菩提达磨远自竺干。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付衣法已。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恐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祖即往邺都。随宜说法。积三十四年。后于筦城县匡救寺山门下谭无上道。时有辩和法师者。于寺中讲涅槃经。学徒稍稍引去。和愤谤祖於邑宰翟仲侃。翟罪于祖。祖乃委顺。时年一百七岁。当隋文帝开皇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也。葬磁州滏阳县东北七十里。唐德宗谥曰太祖禅师(正宗记)

  辛巳 陈 天嘉二年后梁 大定七年周武帝邕保定元年北齐皇建二年十一月改大宁元年壬午 天嘉三年察卒子岿立受周命称帝天保元年保定二年河清元年癸未 天嘉四年帝设无碍大会于太极殿明帝岿 天保二年保定三年河清二年

  法上法师 北齐世祖成帝湛。筑坛于内。请上法师授归戒。帝布发于地。令法师践其发而升座。帝受戒毕。次授八座重臣后妃戚属菩萨戒法。创报德寺以居法师。谚曰。四海僧望道场法上(寺记碑铭)

  僧实禅师 周帝王臣克尽礼敬一日。谓僧众曰。急修法事诵观世音。救江南讲堂崩厄。是时杨都讲堂听法众集。道俗充满。忽闻西北异香空中伎乐。合堂惊出瞻睹。堂欻摧倒。大众无损。奏闻梁主。移闻于周。乃知禅师之祐也。是年七月十八日禅师入寂。寿八十八岁。帝哭之恸。敕图其像于大福田寺供养之(感应传)

  甲申 天嘉五年天保三年周初令百官执笏 保定四年北齐 河清三年乙酉 天嘉六年天保四年保定五年帝禅位太子纬 大统元年四月改丙戌 天康元年四月帝殂天保五年保定六年大统二年

  陈文帝修治故寺六十所。写佛经五十藏。度僧尼二万人(义楚六帖)

  临海王

  讳伯宗。史曰废帝。文帝长子。在位二年。安成王顼以章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寿十九岁。顼即帝位 光大(二)

  丁亥 光大元年天和六年天和二年北齐 大统三年

  释亡名 周武帝敕亡(音无)名为夏州三藏。寻欲官之。天和二年五月。冢宰宇文护以书勉之。名答以收迹岩中摄心尘外此本志也。因着金人箴息心铭。文曰。法界有如…

《释氏稽古略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