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鉴稽古略续集》

「史传部」经文2038卷49页码:P0903
明 幻轮编

  《释鉴稽古略续集》二 ▪第4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文去。清理天下僧寺。凡僧人不许与民间杂处

  八月十八日。手敕着善世天禧能仁三寺僧官宗泐等。明早有雨不要来。若无雨天晴。早赴奉天门钦此

  复原禅师 名福报。字复原。台之宁海人。俗姓方。母张氏。于杭之崇福寺出家。谒石湖美公于净慈落发。参经山原叟得旨。出世慈溪芦山。迁四明之智门。洪武初。驰召道行沙门。与以中日章赴京馆天界寺。屡入内庭应答称旨。留三年赐还。补处径山。上堂云。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及化之日。忽拍手曰。呵呵呵。大众是甚么看取。竟寂。寿八十四。塔于寂照右冈。六月四辰

  澹居禅师 讳至仁。字行中。号澹居。又号熙怡叟。番阳人。姓吴。侍报恩寺真牧纯公得度。自幼识见卓颖。指空上人叹曰。再世人天师也。令参元叟。留侍香掌外记。叟喜谓曰。仁书记。虎而翼者也。出世德章崇报万寿等刹。宋学士称之曰。虎丘尊者名浮屠。见性炯如摩尼珠。洪武初。皇上问以鬼神之理。师以佛旨为书而对。上悦。临终索纸书偈而逝。寿七十四。腊六十七。三月十九忌辰也

  全室禅师 讳宗泐。字季潭。号全室。台之临海人。族姓周。父吉甫。母葛氏。幼辄跏趺坐。八岁从笑隐訢公学法。十四剃度。二十受具。訢公开山龙翔。师与俱。寄意词章。尤精隶古。后谒元叟于径山掌记室。出世水西。迁中竺升双径。次五十五代。诏师与演福法师大璞玘公。笺释心经金刚楞伽三经。点简藏经。制献佛乐章。往西域求法。得庄严宝王文殊等经。授僧录司善世。掌天下僧教。建凤阳槎峰圆通庵。辟一室曰松下居。赐天界住持。引见赐诗。有泐翁去此问谁禅。朝夕常思在目前。后赐归槎峰。诗云。寂寞观明月。逍遥对白云。汝其往矣。渡江示疾。谓众曰。人之生灭如海一沤。沤生沤灭复归于水。何处非寂灭之地也。言已唤侍者曰。这个聻。侍者茫然。师曰苦。遂逝世。时九月十四日也。寿七十四。荼毗舍利塔于天界。附訢公之右 高皇帝。有赐师免官说(载皇明护法录)又御和诗一百四十五首。称泐翁。成祖有御制像赞 赐中顺大夫 得法弟子湛然性一宗钦

  古拙禅师 号祖庭。松陵人。母持净戒。生不知荤。幼背法华。十岁日诵一部。十三投日铸寺。出家薙染受具。首谒石屋。南参古梅老人。续然三指。九载切磨廓然瞥地。行诣白云。留为众首。后遁迹韬光岩[坚-臣+(虍-七+(一/谷))]三十余年。有平生最爱隈岩谷。二十年来懒放迎之句云

  梁寅 字孟敬。临江人。家贫力学。一时名士多与之游。上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与焉以老病辞归。结屋石门山。称梁五经。年八十二

  壬申洪武二十五年。试经给僧度牒 敕僧录司。行移天下僧司。造僧籍册。刊布寺院。互相周知。名为周知板册 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薨。谥懿文 九月立嫡长孙允文为皇太子。以方孝孺为汉中教授。孝孺台州宁海人。聪颖绝伦。双眸炯炯如电。读书一目十行俱下。乡人呼为小韩子。宋濂谓曰。子之文非当世之文也。太祖谓皇太子曰。此庄士也。又曰异人也。后建文末狥忠 冬上患热病危甚。诸御医进药皆无效。俄有赤脚僧。诣阙下云。天眼尊者及周颠仙。遣进药视其药。一曰温凉药。一曰温凉石一磈。其方用盆盛石磨药。注之沉香盏以服。上服之。服在未时间。至点灯时遍体抽掣。药之效也。其药味香如菖蒲。而盏底凝朱。红彩迥异。是夜病愈。精神日强 十二月初六日。僧录司左善世夷简等。于奉天门钦奉圣旨。各处有通佛法性理高僧。访问得几人。取将来善世寺。住钦此 十二月二十一日。钦依关领清教录一百四十五本。发与各处僧纲司。依本刊板印造。俵散所属寺院僧人

  琉球 在海东南。自福建梅花所开漾。顺颷利舶七日可至。其俗以盈虚为晦朔。以草木为冬夏。人皆去髭黥手。羽冠毛衣。无礼节好剽掠。至此遣子弟来学。夷习稍变。奉正朔设官职。被服冠裳。陈奏表章。著作篇什。有华风焉

  日本 即古倭奴国。海中诸夷倭奴最大。西南至海东北。大山国主。世以王为姓。地分五畿三岛。又有附庸百余。拘邪韩最大。唐初更为日本。其俗男子魁头断发黠面文身。妇人被发屈紒跣足。间用履。其喜盗。轻生好杀天性然也。物产金银.琥珀.水精.琉黄.水银.铜钱.白珠.青玉.苏木.胡椒.细绢.花布.螺[虫*朋].漆器.扇.犀象.刀剑.铠甲.马。交市华人。喜得童女。绵绮丝绵磁针 时入贡不诚

  彭享 在东南海岛中。并山多平原。禽兽希少草木繁茂。沃土宜谷。饶果蔬。其俗上下亲狎无寇盗。男女椎髻好诵佛经。煮海为盐。酿榔为酒。产片脑诸香花锡物 遣使奏金叶表文来朝

  百花 在海中。依山为国。国中有奇花嘉树。民俗饶富尚释教。产红猴.黾倚.玳瑁.孔雀.倒挂鸟.胡椒 时国王遣使来贡

  卜烟 帖木儿。鞑靼别部。去甘肃一千五百里。其地广袤千里。居无城郭。以毡帐为庐舍。产骡马牛羊。至是来朝

  杨维祯。号铁崖。戴方巾见上。上问。此巾何名。对曰。四方平定巾。上喜。彭友信以贡至京。遇上微行。口占红霓诗云。谁把青红线一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命续之。友信应声曰。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驾玉桥。上大悦问其籍。命翌辰候于升桥同入朝。友信如言。候久不至。遂入朝。上召友信上殿前问故。具以实对。命为北平布政使

  癸酉洪武二十六年。严震直述浦江郑济。及同里王勋二家。累世同居。家世孝友于上。特诏褒异。除二人左右春坊庶子 正月初三日。大龙兴寺住持僧祖隽等。赴京贺正辞回。司礼监官鲁梯传圣旨。住持僧赏五锭。散僧每名二锭。教礼部补本钦此 赐西番国师诏曰。佛教兴于西土。善因博被华夷。虽无律以绳顽。惟仁心而是则。大矣哉。妙觉难穷。昔从斯道者顿悟三空。脱尘沦而出苦趣。永离幽冥。使生者怀而死者慕。岂不圣人者欤。迩来西番入贡。有僧公哥监藏巳藏卜。乃昔元八思巴帝师之后人云。踵师之道深通奥典。独志尤坚。化愚顽以从善。起仁心以涤愆。虽是遥闻。特加尔圆智妙觉弘教大国师。统治僧民。名当时之善人。永为教中之称首。於戏寂寞山房。俦青灯而读诵。观皓月以吟风。叠膝盘陀之上。草衣木食。方契善符

  象源禅师 讳淑。台州人。住持径山。六月初四日趋入门曰。杀来了杀来了。作么生避。遂坐脱

  甲戌洪武二十七年。命僧录司。行十三布政司。选僧补官。于是居顶道成净戒等。应召除授 正月上谓刘三吾曰。朕历年久。而益惧者。恐为治之心懈也。懈心一生。百事皆废。生民休戚系焉。故日慎一日。惟恐弗及。如是而治。效犹未臻。甚矣为治之难也。三吾顿首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谕曰。人之常情安于所忽。饱即忘饥。暖即忘寒。不思为备。一旦卒遇凶荒。则茫然无措也。深知民艰。百计以劝督之。俾其咸得饱暖

  正月初八日。钦奉圣旨。释迦佛发大悲愿心。历无量劫至于成道说法度人。一切来历载大藏。愚者安能知义。聪者未能尽目。有佛以来效佛之修者无量。凡所说法。人天会听。愚者虽无知。补于时君多矣。自佛去世之后。诸祖踵佛之道。所在静处不出户牖。明佛之旨。官民趋向者历代如此。效佛宣扬者智人也。所以佛道永昌。法轮常转。迩年以来。踵佛道者。未见智人。致使轻薄小人毁辱骂詈有玷佛门。特敕礼部。条例所避所趋者。榜示之

  一僧合避者不许奔走市村。以化缘为繇。致令无藉凌辱有伤佛教。若有此等。擒获到官。治以败坏祖风之罪

  一寺院庵舍。已有砧基道人。一切烦难答应官府。并在此人。其僧不许具僧服入公听跪拜。设若己身有犯即预先。去僧服以受擒拿

  一钦赐田地税粮全免。常住田地虽有税粮。仍免杂派人差役

  一凡住持并一切散僧。敢有交结官府悦俗为朋者。治以重罪

  一凡僧之处于市者。务要三十人以上聚成一寺

  一可趋向者。或一二人。幽隐于崇山深谷。必欲修行者听

  一僧有妻者。许诸人捶辱之。更索取钞钱。如无钞者打死勿论

  一有妻室僧人。愿还俗者听。愿弃离者。修行者亦听

  一僧寺庵院。一切高明之人。本欲与僧扳话。显扬佛教。奈何僧多不才。其人方与和狎。其僧便起求施之心。为此人远不近(文长不录)

  呜呼僧若依朕条例。或居山泽。或守常住。或游诸方不干于民。不妄入市村。官民欲求僧以听经。岂不难哉。如此则善者慕之。诣所在焚香礼请。岂不高明者也。行之岁久。佛道大昌。榜示之后。官民僧俗。敢有妄论乖为者。处以极刑。钦此

  七月十二日。本部官同僧录司华盖殿。钦奉圣旨。征南阵亡病故的官员军士。就灵谷做好事。普度他。恁礼部用心整理。钦此

  乙亥洪武二十八年。命僧录司。设上中下三科。考试天下沙门。赐善世天禧等寺。粮米以给其食。赐僧录司官。大佑袈裟衣衾

  大宗禅师 讳兴。台州人。住持径山。三月十一日忽叹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偶不成。遂坐去

  丙子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圣旨灵谷寺住持病故。恁礼部与祭祀。钦此。本部办素祭遣官致祭

  丁丑洪武三十年。命僧录司。行十三布政司。凡有寺院。处所俱建禅堂。安禅集众

  戊寅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定燕邸。后代取讳二十字四句曰。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二月二十九日。僧录司左善世大佑等。于右顺门钦奉圣旨。着江东驿江淮驿两处。盖两座接待寺。着南北游方僧道。往来便当钦此

  蘧庵法师 讳大佑。号蘧庵住持姑苏北禅寺。诏为左善世。精究内外典籍。善天台贤首教义。有弥陀略解净土指归等书。行世

  遂初法师 讳绍宗。号遂初。上海陈氏。十三出家于松江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资颖悟戒行精严。初说法于长庆。次迁吴兴慈咸。大展玄风缁素向化。洪武癸酉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升右善世。是年月日示疾而逝

  四月。上不豫。闰五月十日崩。寿七十有一。是月十六日葬于孝陵。上尊谥曰。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太祖御制护法集 录入集中者。不列备云栖护法录中

  佛教利济说 心经序 三经论

  释道论 诵经论 修教论

  明施论 宦释论 鬼神有无论

  空实喻 拔儒僧文 僧道衡说

  僧妙云说 僧竺隐说 清教录

  谕钟山僧敕 谕天界寺僧 赐宗泐免官说

  问佛仙二篇 还经示僧 天界寺花架说

  戒僧陶冶文 又谕僧 习唐太宗圣教序

  游寺记 灵谷寺记 游新庵记

  牛首山庵记 僧犯宪说 赦二役囚人

  祭宝志公文 祭道林文 赞十六罗汉二次

  诗偈十九首 山居诗十二首

  赞颂十三首

  集列六十一人附见十五人

  道原禅师(衍)  秋潭法师(月)  宗律禅师

  昭庆律师(濡)  太白法师(砥)  石湖禅师(美)

  竺元禅师(道)  一元禅师(灵)  无著禅师

  古梅老人  用明法师  懒牧禅师

  静庵禅师(镇)  清源法师  白云禅师

  皇太孙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太孙治丧礼。被发哭踊。哀动左右。敕有司丧仪悉遵周礼。于是仿金藤遗制。前朝后殿左右角门。及西宫内寝各设座如生存。凡十一所有久不御者。即以香汤洒扫之。陈祖训于东直殿。设重器于西直殿。京官四品以上。朝服执钺。立于诸陛之上。自初十以至十六日。哭临如礼。昼不饮勺水。夜不就枕簟。先是 太祖不豫。多暴怒遭谴戮者甚众。太孙入侍事必躬承。服药则亲尝以进。去后则亲扶以起。唾壶溺器之属。靡不手提以献。而愉色婉容蔼然可掬 太祖气已渐平多所全宥。当深更夜分。侍卫酣寝际。呼无不应。应无不起。盖终夕未尝交睫也。太孙素丰腴。至是哀毁骨立矣。是日诸大臣迎之于大明门外。群臣百姓望见其毁瘠之容深墨之色。与哭泣之哀。莫不举手加额。曰天子纯孝。举喁喁然。有至德之思焉 诏行三年丧 命齐泰黄子澄预参国事 命方孝孺为博士侍讲 蹇义为吏部侍郎 夏原吉为户部侍郎 征江西处士杨士奇。为翰林院编纂官 张统为吏部尚书 荧惑守心。程济通术数。上书言。北方兵起期在来年

  (皇明崇祯十一年春月金盖云蘧寿光比丘寓杏溪遽庵纂录编次)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释鉴稽古略续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