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鑒稽古略續集》

「史傳部」經文2038卷49頁碼:P0903
明 幻輪編

  《釋鑒稽古略續集》二 ▪第4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文去。清理天下僧寺。凡僧人不許與民間雜處

  八月十八日。手敕著善世天禧能仁叁寺僧官宗泐等。明早有雨不要來。若無雨天晴。早赴奉天門欽此

  複原禅師 名福報。字複原。臺之甯海人。俗姓方。母張氏。于杭之崇福寺出家。谒石湖美公于淨慈落發。參經山原叟得旨。出世慈溪蘆山。遷四明之智門。洪武初。馳召道行沙門。與以中日章赴京館天界寺。屢入內庭應答稱旨。留叁年賜還。補處徑山。上堂雲。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及化之日。忽拍手曰。呵呵呵。大衆是甚麼看取。竟寂。壽八十四。塔于寂照右岡。六月四辰

  澹居禅師 諱至仁。字行中。號澹居。又號熙怡叟。番陽人。姓吳。侍報恩寺真牧純公得度。自幼識見卓穎。指空上人歎曰。再世人天師也。令參元叟。留侍香掌外記。叟喜謂曰。仁書記。虎而翼者也。出世德章崇報萬壽等刹。宋學士稱之曰。虎丘尊者名浮屠。見性炯如摩尼珠。洪武初。皇上問以鬼神之理。師以佛旨爲書而對。上悅。臨終索紙書偈而逝。壽七十四。臘六十七。叁月十九忌辰也

  全室禅師 諱宗泐。字季潭。號全室。臺之臨海人。族姓周。父吉甫。母葛氏。幼辄跏趺坐。八歲從笑隱訢公學法。十四剃度。二十受具。訢公開山龍翔。師與俱。寄意詞章。尤精隸古。後谒元叟于徑山掌記室。出世水西。遷中竺升雙徑。次五十五代。诏師與演福法師大璞玘公。箋釋心經金剛楞伽叁經。點簡藏經。製獻佛樂章。往西域求法。得莊嚴寶王文殊等經。授僧錄司善世。掌天下僧教。建鳳陽槎峰圓通庵。辟一室曰松下居。賜天界住持。引見賜詩。有泐翁去此問誰禅。朝夕常思在目前。後賜歸槎峰。詩雲。寂寞觀明月。逍遙對白雲。汝其往矣。渡江示疾。謂衆曰。人之生滅如海一漚。漚生漚滅複歸于水。何處非寂滅之地也。言已喚侍者曰。這個聻。侍者茫然。師曰苦。遂逝世。時九月十四日也。壽七十四。荼毗舍利塔于天界。附訢公之右 高皇帝。有賜師免官說(載皇明護法錄)又禦和詩一百四十五首。稱泐翁。成祖有禦製像贊 賜中順大夫 得法弟子湛然性一宗欽

  古拙禅師 號祖庭。松陵人。母持淨戒。生不知葷。幼背法華。十歲日誦一部。十叁投日鑄寺。出家薙染受具。首谒石屋。南參古梅老人。續然叁指。九載切磨廓然瞥地。行詣白雲。留爲衆首。後遁迹韬光岩[堅-臣+(虍-七+(一/谷))]叁十余年。有平生最愛隈岩谷。二十年來懶放迎之句雲

  梁寅 字孟敬。臨江人。家貧力學。一時名士多與之遊。上征天下名儒修述禮樂。寅與焉以老病辭歸。結屋石門山。稱梁五經。年八十二

  壬申洪武二十五年。試經給僧度牒 敕僧錄司。行移天下僧司。造僧籍冊。刊布寺院。互相周知。名爲周知板冊 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薨。谥懿文 九月立嫡長孫允文爲皇太子。以方孝孺爲漢中教授。孝孺臺州甯海人。聰穎絕倫。雙眸炯炯如電。讀書一目十行俱下。鄉人呼爲小韓子。宋濂謂曰。子之文非當世之文也。太祖謂皇太子曰。此莊士也。又曰異人也。後建文末狥忠 冬上患熱病危甚。諸禦醫進藥皆無效。俄有赤腳僧。詣阙下雲。天眼尊者及周顛仙。遣進藥視其藥。一曰溫涼藥。一曰溫涼石一磈。其方用盆盛石磨藥。注之沈香盞以服。上服之。服在未時間。至點燈時遍體抽掣。藥之效也。其藥味香如菖蒲。而盞底凝朱。紅彩迥異。是夜病愈。精神日強 十二月初六日。僧錄司左善世夷簡等。于奉天門欽奉聖旨。各處有通佛法性理高僧。訪問得幾人。取將來善世寺。住欽此 十二月二十一日。欽依關領清教錄一百四十五本。發與各處僧綱司。依本刊板印造。俵散所屬寺院僧人

  琉球 在海東南。自福建梅花所開漾。順颷利舶七日可至。其俗以盈虛爲晦朔。以草木爲冬夏。人皆去髭黥手。羽冠毛衣。無禮節好剽掠。至此遣子弟來學。夷習稍變。奉正朔設官職。被服冠裳。陳奏表章。著作篇什。有華風焉

  日本 即古倭奴國。海中諸夷倭奴最大。西南至海東北。大山國主。世以王爲姓。地分五畿叁島。又有附庸百余。拘邪韓最大。唐初更爲日本。其俗男子魁頭斷發黠面文身。婦人被發屈紒跣足。間用履。其喜盜。輕生好殺天性然也。物産金銀.琥珀.水精.琉黃.水銀.銅錢.白珠.青玉.蘇木.胡椒.細絹.花布.螺[蟲*朋].漆器.扇.犀象.刀劍.铠甲.馬。交市華人。喜得童女。綿绮絲綿磁針 時入貢不誠

  彭享 在東南海島中。並山多平原。禽獸希少草木繁茂。沃土宜谷。饒果蔬。其俗上下親狎無寇盜。男女椎髻好誦佛經。煮海爲鹽。釀榔爲酒。産片腦諸香花錫物 遣使奏金葉表文來朝

  百花 在海中。依山爲國。國中有奇花嘉樹。民俗饒富尚釋教。産紅猴.黾倚.玳瑁.孔雀.倒挂鳥.胡椒 時國王遣使來貢

  蔔煙 帖木兒。鞑靼別部。去甘肅一千五百裏。其地廣袤千裏。居無城郭。以氈帳爲廬舍。産騾馬牛羊。至是來朝

  楊維祯。號鐵崖。戴方巾見上。上問。此巾何名。對曰。四方平定巾。上喜。彭友信以貢至京。遇上微行。口占紅霓詩雲。誰把青紅線一條。和雲和雨系天腰。命續之。友信應聲曰。玉皇昨夜銮輿出。萬裏長空駕玉橋。上大悅問其籍。命翌辰候于升橋同入朝。友信如言。候久不至。遂入朝。上召友信上殿前問故。具以實對。命爲北平布政使

  癸酉洪武二十六年。嚴震直述浦江鄭濟。及同裏王勳二家。累世同居。家世孝友于上。特诏褒異。除二人左右春坊庶子 正月初叁日。大龍興寺住持僧祖隽等。赴京賀正辭回。司禮監官魯梯傳聖旨。住持僧賞五錠。散僧每名二錠。教禮部補本欽此 賜西番國師诏曰。佛教興于西土。善因博被華夷。雖無律以繩頑。惟仁心而是則。大矣哉。妙覺難窮。昔從斯道者頓悟叁空。脫塵淪而出苦趣。永離幽冥。使生者懷而死者慕。豈不聖人者欤。迩來西番入貢。有僧公哥監藏巳藏蔔。乃昔元八思巴帝師之後人雲。踵師之道深通奧典。獨志尤堅。化愚頑以從善。起仁心以滌愆。雖是遙聞。特加爾圓智妙覺弘教大國師。統治僧民。名當時之善人。永爲教中之稱首。於戲寂寞山房。俦青燈而讀誦。觀皓月以吟風。疊膝盤陀之上。草衣木食。方契善符

  象源禅師 諱淑。臺州人。住持徑山。六月初四日趨入門曰。殺來了殺來了。作麼生避。遂坐脫

  甲戌洪武二十七年。命僧錄司。行十叁布政司。選僧補官。于是居頂道成淨戒等。應召除授 正月上謂劉叁吾曰。朕曆年久。而益懼者。恐爲治之心懈也。懈心一生。百事皆廢。生民休戚系焉。故日慎一日。惟恐弗及。如是而治。效猶未臻。甚矣爲治之難也。叁吾頓首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谕曰。人之常情安于所忽。飽即忘饑。暖即忘寒。不思爲備。一旦卒遇凶荒。則茫然無措也。深知民艱。百計以勸督之。俾其鹹得飽暖

  正月初八日。欽奉聖旨。釋迦佛發大悲願心。曆無量劫至于成道說法度人。一切來曆載大藏。愚者安能知義。聰者未能盡目。有佛以來效佛之修者無量。凡所說法。人天會聽。愚者雖無知。補于時君多矣。自佛去世之後。諸祖踵佛之道。所在靜處不出戶牖。明佛之旨。官民趨向者曆代如此。效佛宣揚者智人也。所以佛道永昌。法輪常轉。迩年以來。踵佛道者。未見智人。致使輕薄小人毀辱罵詈有玷佛門。特敕禮部。條例所避所趨者。榜示之

  一僧合避者不許奔走市村。以化緣爲繇。致令無藉淩辱有傷佛教。若有此等。擒獲到官。治以敗壞祖風之罪

  一寺院庵舍。已有砧基道人。一切煩難答應官府。並在此人。其僧不許具僧服入公聽跪拜。設若己身有犯即預先。去僧服以受擒拿

  一欽賜田地稅糧全免。常住田地雖有稅糧。仍免雜派人差役

  一凡住持並一切散僧。敢有交結官府悅俗爲朋者。治以重罪

  一凡僧之處于市者。務要叁十人以上聚成一寺

  一可趨向者。或一二人。幽隱于崇山深谷。必欲修行者聽

  一僧有妻者。許諸人捶辱之。更索取鈔錢。如無鈔者打死勿論

  一有妻室僧人。願還俗者聽。願棄離者。修行者亦聽

  一僧寺庵院。一切高明之人。本欲與僧扳話。顯揚佛教。奈何僧多不才。其人方與和狎。其僧便起求施之心。爲此人遠不近(文長不錄)

  嗚呼僧若依朕條例。或居山澤。或守常住。或遊諸方不幹于民。不妄入市村。官民欲求僧以聽經。豈不難哉。如此則善者慕之。詣所在焚香禮請。豈不高明者也。行之歲久。佛道大昌。榜示之後。官民僧俗。敢有妄論乖爲者。處以極刑。欽此

  七月十二日。本部官同僧錄司華蓋殿。欽奉聖旨。征南陣亡病故的官員軍士。就靈谷做好事。普度他。恁禮部用心整理。欽此

  乙亥洪武二十八年。命僧錄司。設上中下叁科。考試天下沙門。賜善世天禧等寺。糧米以給其食。賜僧錄司官。大佑袈裟衣衾

  大宗禅師 諱興。臺州人。住持徑山。叁月十一日忽歎曰。夫叁十婦六齡。畢竟偶不成。遂坐去

  丙子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聖旨靈谷寺住持病故。恁禮部與祭祀。欽此。本部辦素祭遣官致祭

  丁醜洪武叁十年。命僧錄司。行十叁布政司。凡有寺院。處所俱建禅堂。安禅集衆

  戊寅洪武叁十一年。太祖定燕邸。後代取諱二十字四句曰。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二月二十九日。僧錄司左善世大佑等。于右順門欽奉聖旨。著江東驿江淮驿兩處。蓋兩座接待寺。著南北遊方僧道。往來便當欽此

  蘧庵法師 諱大佑。號蘧庵住持姑蘇北禅寺。诏爲左善世。精究內外典籍。善天臺賢首教義。有彌陀略解淨土指歸等書。行世

  遂初法師 諱紹宗。號遂初。上海陳氏。十叁出家于松江安國寺。得法于靜庵鎮法師。天資穎悟戒行精嚴。初說法于長慶。次遷吳興慈鹹。大展玄風缁素向化。洪武癸酉應召。有事廬山奏對稱旨。賜金縷僧伽黎。擢右講經升右善世。是年月日示疾而逝

  四月。上不豫。閏五月十日崩。壽七十有一。是月十六日葬于孝陵。上尊谥曰。聖神文武欽明啓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太祖禦製護法集 錄入集中者。不列備雲棲護法錄中

  佛教利濟說 心經序 叁經論

  釋道論 誦經論 修教論

  明施論 宦釋論 鬼神有無論

  空實喻 拔儒僧文 僧道衡說

  僧妙雲說 僧竺隱說 清教錄

  谕鍾山僧敕 谕天界寺僧 賜宗泐免官說

  問佛仙二篇 還經示僧 天界寺花架說

  戒僧陶冶文 又谕僧 習唐太宗聖教序

  遊寺記 靈谷寺記 遊新庵記

  牛首山庵記 僧犯憲說 赦二役囚人

  祭寶志公文 祭道林文 贊十六羅漢二次

  詩偈十九首 山居詩十二首

  贊頌十叁首

  集列六十一人附見十五人

  道原禅師(衍)  秋潭法師(月)  宗律禅師

  昭慶律師(濡)  太白法師(砥)  石湖禅師(美)

  竺元禅師(道)  一元禅師(靈)  無著禅師

  古梅老人  用明法師  懶牧禅師

  靜庵禅師(鎮)  清源法師  白雲禅師

  皇太孫即皇帝位。以明年爲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太孫治喪禮。被發哭踴。哀動左右。敕有司喪儀悉遵周禮。于是仿金藤遺製。前朝後殿左右角門。及西宮內寢各設座如生存。凡十一所有久不禦者。即以香湯灑掃之。陳祖訓于東直殿。設重器于西直殿。京官四品以上。朝服執钺。立于諸陛之上。自初十以至十六日。哭臨如禮。晝不飲勺水。夜不就枕簟。先是 太祖不豫。多暴怒遭譴戮者甚衆。太孫入侍事必躬承。服藥則親嘗以進。去後則親扶以起。唾壺溺器之屬。靡不手提以獻。而愉色婉容藹然可掬 太祖氣已漸平多所全宥。當深更夜分。侍衛酣寢際。呼無不應。應無不起。蓋終夕未嘗交睫也。太孫素豐腴。至是哀毀骨立矣。是日諸大臣迎之于大明門外。群臣百姓望見其毀瘠之容深墨之色。與哭泣之哀。莫不舉手加額。曰天子純孝。舉喁喁然。有至德之思焉 诏行叁年喪 命齊泰黃子澄預參國事 命方孝孺爲博士侍講 蹇義爲吏部侍郎 夏原吉爲戶部侍郎 征江西處士楊士奇。爲翰林院編纂官 張統爲吏部尚書 熒惑守心。程濟通術數。上書言。北方兵起期在來年

  (皇明崇祯十一年春月金蓋雲蘧壽光比丘寓杏溪遽庵纂錄編次)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釋鑒稽古略續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